欢迎访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网站!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动态
科技路上的“追光人”
来源:张雪飞  日期:2022-05-30  浏览量:1396  文字:【 】【加粗】【高亮】【还原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时代之光,科技工作者就是我们时代的“追光人”。他们让科技走进生产实践,用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他们秉持科学家精神追寻科技强国的梦想,用伟大的创新成果点亮我们的时代。在2022年全国第6个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新时代用奉献书写科技创新的科技工作者——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吴顺川。

党建引领科研教学双提升

 

吴顺川教授作为昆明理工大学第一个科技创新团队党支部书记,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同科研教学业务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助推科研教学双提升。

业务骨干主讲党课常态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在吴顺川团队,业务骨干在讲授党课前,均要开展集体讨论、精心选题、积极备课,并在党课中全面体现党建新要求、行业新发展,形成了常讲常新、入脑入心的党课育人新局面,有效实现了党建与教学同频共振、互融互促双提升,切实坚定了学生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意志和决心。

吴顺川团队专门在办公区域开辟出党建墙,每周对内容进行一次更新。坚持把增强信念作为助力科研攻关的重要支撑,始终牢记科技报国、教书育人使命,在教学创新改革、高水平教材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攀登科研高峰、攻克企业技术难题等方面,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近年来,支部有2人次获评省部级优秀共产党员、1人次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立足本职构建良好科研生态

为构建清新的科研环境、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积极释放创新活力,吴顺川教授参照北京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改建学术走廊的做法,主动兼职了学科实验办公环境改造的“施工队长”,让二十余年未曾改变的教研环境焕然一新。现在走进资源开发系走廊,那些退休老教师的累累硕果,陡然增加了学科历史沉淀;那些团队介绍、成果展览、毕业生合影甚至休息观赏空间,让人的心灵受到一种冲击。

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静心科研,最大程度释放创新动能。“年轻人不容易”,吴顺川教授常常如是说。青年人毕业后往往背井离乡,需要适应新的城市环境、开展新的生活,面临结婚、生子、买房、养老等多重压力。在省里支持青年人才政策推进的同时,他在自己租房生活的情况下,拿出工资给团队青年老师付了购房首付,解决其生活包袱,并通过定期开展团建等活动,促进了青年人才潜心科研。他的团队现在汇聚了采矿、地质、测绘、计算机、机械等多学科人才,各司其职、人尽其用,形成了“把人用活、把路走通”的良好势头。

研以致用打通产学研用全链条

现代化教学与科研体系,是教学相长、研教相成、螺旋式上升的复杂架构。需要在教学、科研和应用中相互汲取能量,实现全链条进步。

科研融入教学,启发创新思维。随着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传播途径的便捷性,现代化知识体系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日常教学中,有利于打破固化思维,激发学生对前沿知识的探索和对传统知识应用场景的形象化认知。吴顺川教授团队首次提出并尝试了“本科生导师”培养模式。从每个年级遴选七人左右的学生纳入团队培养与管理。从基础软件学习、基础专业知识学习、基础素质学习等方面着手,参与团队事务,形成了竞争学习、梯队培养、逐步提高的培养模式,为打造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后备人才队伍进行了积极探索。

教学促进科研,催生科技创新。在教学中发现并开展值得研究的新问题、新课题。在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过程时,全面梳理、优化研究方向及选题,不断提升科研境界和思路;在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交流中,认真吸取学生所长、达到教学相长。

面向国家重大工程需求,解决行业技术难题。吴顺川教授注重“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面向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努力将优质科研成果转化为有效解决企业工程技术难题的生产力。他带领团队研发了复杂地层露天矿固坡止水关键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20余座矿山的边坡稳定性及大涌水等技术难题,采用该技术后的腾龙铁矿涌水量由原来的17万m³/d降至3120m³/d,减少约98%;针对程潮铁矿主溜井特大塌方问题,他带领团队创新采用“托斗法”加固与恢复主溜井的技术方案,从根本上消除了卸矿对溜井井壁的冲击破坏。他先后主持企业攻关课题110余项,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100余项国内外重点工程,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超30亿元。同时,他牵头召开了“地矿学科长江杰青滇池论坛·2018”,来自地矿学科的3位院士、18位长江学者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会,为促进云南科技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研创新从编著高质量教材入手 

 

吴顺川教授在《岩石力学》教材发布会介绍教材相关情况

从教29年来,在勇攀科学研究高峰的同时,吴顺川教授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者首先要做好教育的育人理念。“我上学的年代,好多采矿专业课教材都是昆工的老教授们编的,全国都在用”。每说到此,他的眼神中总是充满自豪,但也流露出一丝隐痛,高水平教材的匮乏让他深感忧虑。

针对国内《岩石力学》教材存在知识陈旧、与现行规范脱节等诸多问题,经过多年酝酿,2018年孟夏时节,吴顺川召集多位知名学者开始架构《岩石力学》新形态教材的整体纲要。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2021年瓜果飘香之际,新教材终于付梓。他和教材编校团队成员孜孜以求,在教材编写最紧张的几个月,每天清晨五点,他办公室的灯光就已亮起。他始终秉持工匠精神,将每处细节都做到极致,小到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追根溯源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原刊论文。

在吴顺川教授的带领下,经过9所知名院校的16位学者集三年之力联合打造的这本《岩石力学》新形态教材自出版以来,获得了业内专家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有9名来自岩石力学界的院士为这本教材撰写寄语,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钱七虎院士评价说:“这是一本多年教学经验总结,集体智慧结晶的好教材。”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何满潮院士出席《岩石力学》教材发布会并致辞,对教材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全国已有50余所高校在课程教学中使用《岩石力学》新形态教材。

云报客户端记者:张雪飞


 


绿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