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记者 杨骏 实习生 刘欣 陈俊伶 7月26日上午,谭清元来到离家不远的山坡上。他先绕着田地走了走,然后坐在地边的路上,眺望远处。他说,这里地势高、风大,比家里凉快。如今闲暇时,他都喜欢来此处歇歇凉、散散步。 不过,一年以前,这山坡对谭清元来说,非常不受待见。 废弃矿坑复垦为耕地 渝北区茨竹镇华蓥村本有两处矿坑,其中一处离谭清元家很近。 2014年,重庆关停了大批矿山矿坑,华蓥村这两处也在其中。然而,关停的矿坑废墟,却给谭清元乃至周边的人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废弃了就没人有管了,乱得很。”谭清元说,风大时,矿坑里的煤渣就会飞到家附近,污染特别大。而且,因为缺乏管理,矿坑堆满了散乱的石头、砖瓦、煤渣等废弃物,路面松软且不稳定,让人无法迈脚。所以,矿坑自废弃后,便成了一处鲜有人进入的死角。 安全隐患也很突出。渝北区国土分局相关人士称,因为矿坑地质结构不稳定,常年无人管理,经过风吹日晒后,土地很脆弱,有滑坡等隐患。 为解决存在问题,去年,在市国土房管局指导下,由渝北区国土分局牵头,茨竹镇政府对这一废弃矿坑进行了前期调研规划,于当年12月完成整治。“主要是把以前不平整的区域整治平整,再修建排水等设施,并进行绿化等,让这里变成耕地。”茨竹镇镇政府城建办工作人员曾瑷平介绍。 重庆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本的矿坑经过整治修复后,根据地势,种植了农作物,包括土豆、红薯、番茄等,地里也修建了可供一人通过的小路。据了解,这些土地均都归华蓥村所有。 “现在这里的人比以前多了,还有人来放羊,变化确实很大。”谭清元说。 石船矿山成为整治示范区 距离华蓥村几十公里外的石船镇,有一处热门景点——矿山公园。 这里本是一大片矿山,于2012年关闭。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处的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并形成了大大小小41个露天矿坑,镶嵌在铜锣山间。 其中,有10余个矿坑因雨水汇集沉淀,形成了坑塘湖,有“七彩池”“心型池”等景观。 2015年,该地启动了废弃矿山整治工作。整治工作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的原则,在保留矿山风景的同时,对周边进行整治,主要通过土石方场平工程、绿化工程、道路工程、坡面清除危岩工程、采矿影响区农业开发利用工程等方式进行。 在2016年底,该工程一期完成,整治恢复低效生产力耕地280亩,恢复可供利用建设用地149亩,整治恢复绿化景观用地99亩。 重庆日报记者现场看到,曾经的废渣堆、废弃无水矿坑已长满植被,高低错落,还有蓄满水的水池。渝北区国土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铜锣山已整治完成3期,面积达1700多亩,超过总面积的30%。 如今,该地已成为重庆矿山整治的示范区,推动了“四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地区生态品质的提升。 市国土房管局和渝北区还计划将铜锣山矿山区域打造成为国家级矿山公园,规划建设矿山公园配套项目,如儿童地质科普体验馆、矿山观光走廊、动漫儿童乐园、康体郊野公园、巴渝民宿项目等配套设施,以此带动周边乡村旅游。 用“自然”治愈矿坑 就矿山矿坑整治而言,重庆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人工治理,华蓥山和铜锣山便属这类;二是自然恢复,主要指通过播种植物种子等方式,通过自然的力量,让矿山矿坑恢复生态,位于忠县黄金镇绍溪村的矿坑,便是如此。 “关闭这个矿坑时,我们便发现,它并不适合复垦为耕地。”忠县国土房管局复垦科负责人黄勇介绍说,因为该坑位于山坡中间,较隐蔽,且距离城镇较远,交通非常不便,如果采取人工治理,投入成本较高。同时,该区域的居民都搬至山下,即使复垦为耕地,也不会有居民“跋山涉水”来耕种。 他还表示,该矿坑周边均为林地,若强行复垦为耕地,也会显得突兀。 经过调研,国土部门发现该处矿坑周边自然条件较好,有一定的生态自我修复条件,所以决定采取自然恢复的方式来治理。“自然恢复不代表甩手不管。我们也会适当播种一些植被种子,还会组织村民在一些易滑坡的区域种植树木以稳定土壤。”黄勇表示。 多年过去,原本近50亩的矿坑,已成功恢复“自然”。重庆日报记者现场看到,在原本滑坡处种植的树木已长大,矿坑也被植被覆盖,裸露的岩石变成了树林、草丛,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走在旁边,若无人提及,几乎看不出那曾是一个矿坑。 绍溪村村书记周家文表示,此处从废弃矿山恢复成郁郁青山,群众感到十分高兴。同时他表示,依靠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废弃矿坑,既达到了恢复的目的,也能有效减少人为工程干预,避免了二次影响。 到2030年将治理废弃矿山4900公顷 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全市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损毁土地数据真实、结果可靠,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重庆采取“遥感解译、实地调绘、抽样检查、汇总分析”的方法,确定了我市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损毁土地约4900公顷。 今年4月,重庆出台了《重庆市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工作方案》;日前,市国土房管局又制定了《重庆市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结合,力求有效推进重庆废弃矿山治理问题。此外,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环保局还联合制定了《重庆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落实企业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责任。 该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土空间规划”要求,重庆将做到“快还旧账,不欠新账”。力争在2030年前,治理完成全部4900公顷土地,“快还旧账”;同时,加大对生产矿山的监管力度,结合绿色矿山建设,督促矿山企业按照“边开采、边治理”原则,切实认真履行矿山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做到不欠“新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