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媛媛
河北作为全国首个中央环保督察试点省份,经过严格落实整改要求和不断压实地方责任,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落实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是市、县两级的重大政治任务。
扛起督察整改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抓落实
对地方来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不仅是对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领域以及生态建设、固体废物处置等方面的工作检验,更是对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作风的政治检阅和强有力促进。地方党委、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借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东风”,对督察组指出的问题,不讲任何条件、不搞任何遮掩、不打任何折扣,做到问题解决不彻底决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决不放过、人民群众不满意决不放过。
要把问题整改的过程变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坚持“新账”“旧账”一起算。对督察整改未完成的问题,按时限要求持续推进;对已整改的问题,进行“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对新发现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立行立改,不能立即解决的迅速制定整改方案,实施清单制,逐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目标、整改时限。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实施最严格的考核问责。
精准施策“三查三看”,全面彻底抓落实
在推进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方面,基层生态环境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对各类污染源及治污设施设备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有的问题整改进度不快,有的地方整改标准还不严等。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对症施策,在抓督察整改过程中开展“三查三看”。
一是“查问题看底数”。对生态环保督察交办的信访问题及后续督察报告进行梳理,全面汇总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查看工作底数,通过深入剖析发现短板弱项,打好主动仗,对已整改和未整改的环保问题逐一进行“回头看”。
二是“查作风看担当”。深入剖析干部队伍建设和工作作风中的问题,看是否存在遇事敷衍、担当作为意识不强、推诿扯皮、履职懈怠等问题,有没有部门边界不清、机制不畅等情况。要坚决杜绝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现象,培养履职尽责敢担当、求真务实敢碰硬的工作作风,切实在解决突出问题上见真章、求实效。
三是“查整改看落实”。要牢牢抓住督察交办问题的整改这个“牛鼻子”,看整改是否举一反三,形成常态长效。
在群众信访件办理的“查”“报”“改”环节中,实查地方相关领导是否深入一线现场摸实情,细查对当下虽无举报但确实存在的问题。在“报”的环节,要看是否把群众关心的问题交代清晰,是否准确掌握企业基本情况、事实经过、企业履行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情况等。在“改”的环节,要看该立案的是否立案,该处罚的是否处罚,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履职尽责凝聚工作合力,协调联动抓落实
“多年解决不了的观光路边的垃圾山,督察组来了,一下就解决了。”百姓们的反馈说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真正戳到了地方的痛点。环保不只是生态环境部门的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环保责任。
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的主体责任在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应各负其责抓好落实。在落实整改要求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部门的主要作用是牵头抓总、汇总统计、督促协调。
比如,在危废倾倒事件发生后,应由基层政府组织,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消除环境隐患,生态环境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监督监测。需避免一旦出现环境问题就交由生态环境部门一家办的倾向,应当健全完善各负其责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生态环境部门要牵好头,但要谨防大包大揽、越位履职。
厘清了职责,依职尽责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就能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同时有效调动其他责任部门履行环保职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凝聚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
结合问题整改,还要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推动人大执法检查常态化,鼓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监督。组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媒体、群众等第三方评估监督组,对群众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整改评估指导,确保整改工作得到群众满意。建立信访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群众信访举报受理督办机制,加大有奖举报力度,把群众的信访问题解决于基层,化解于日常。构建联防联治执法机制,健全生态环境智慧指挥平台,不断推进非现场执法监管,实行省市县三级全地域“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发挥各级群团组织优势,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