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网站!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矿业动态 > 绿色矿山
矿山“伤疤”变“绿地”
来源:中国环境  日期:2022-07-15  浏览量:1299  文字:【 】【加粗】【高亮】【还原

提到矿山生态修复,原土回填、生态复绿是很多地方的选择。不过,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却有一座矿山“不走寻常路”, 它就是青龙山公园。

生态修复让“残山剩水”变了模样

进入青龙山公园,坐上新能源观光车,沿着步道上行,一路上满眼青翠。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曾经遗留的巨大矿坑处。

只见眼前湖面开阔,湖清天蓝。若不是周围湿热的空气时刻提醒着这是江南,会让人误以为来到某个高原湖泊。

这样的景色,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过去因矿山开采形成的“残山剩水”模样。

据介绍,青龙山于1958年开始进行石灰岩开采,遗留下两个巨大矿坑,四壁如刀劈斧削,山顶与坑底形成巨大落差。2017年5月,丁蜀镇启动青龙山公园建设。公园面积55万平方米,设有龙尾、凤栖、玄泰三大景区,同时结合自然地形地貌,赋予公园以园林景观,设计倚望青峰、孤石闲鹤等18个景点。

丁蜀镇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苍盛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之所以将矿山建设成水上公园,是根据矿山的自身条件决定的。湖泊中的水并非河道生态引水,而是地下水自然上冒,加上雨水汇聚,自然形成的湖面。由于地下水富含矿物质,所以湖水颜色会随着四季而变化,吸引不少游客前来。”

对于原先裸露的大量石土泥块,“我们在土壤改良、客土栽培、水土保持上下了很大功夫。”苍盛介绍,通过深翻结合施肥,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肥力;将局部土壤换成酸性土,加大种植穴;对坡度较大区域采用格栅固土法,上覆地被植物等手段,公园生态修复后绿化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

经过多年的深度生态修复及改造,昔日废弃的矿山宕口如今已与宜兴黄龙山风景区、蜀山风景区一起串珠成链,成为丁蜀镇新的“风景线”,月接待游客最高达到10万人次。

示范项目获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宜兴市乡镇工业崛起,开山取料、办矿采石热火朝天,矿山开采带动了经济发展,但也给大地留下了一道道“伤疤”。

变“伤疤”为“生态绿地”,实现资源再利用,不仅是宜兴修复生态的关键一招,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际行动。

“宜兴市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已经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路子。2003年以来,宜兴市累计投入矿山治理资金约4.58亿元,工矿废弃地复垦资金3.7亿元,完成矿山环境治理项目64 个,复绿坡面142.87公顷 ,平整复垦废弃地737.5公顷,基本完成重要交通沿线和重点景区可视范围内的露采矿山恢复治理工作。”宜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姚智说。

一个个修复项目因地制宜,各具特色,除了名气最大的青龙山外,芙蓉寺也通过对关闭矿山宕口进行修复并种植经济林木,成为“变废为宝”的典型;隐龙谷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整治修复,实现“荒山变青山、宕口建酒店”。

还有白云山、烟山、卡顶山……废弃矿山不但变身生态样本,还与土地复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有机结合,为地区发展腾出更多空间。

“宜兴实践”获得了肯定与回报。前不久,宜兴市和溧阳市联合申报的“太湖流域水源涵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成功通过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2022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竞争性立项评审,预计将获得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矿山生态修复只是宜兴市生态“觉醒”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宜兴坚持“生态宜居、生态惠民”的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下一步,宜兴将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与美丽乡村建设、休闲文化旅游开发有机融合,实现自然资源高效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彰显“山水交融”的独特生态魅力,为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绿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