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网站!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矿业动态 > 绿色矿山
沿着黄河遇见海丨探访黑岱沟露天煤矿:它凭什么是“中国最美矿山”?
日期:2023-10-31  浏览量:1239  文字:【 】【加粗】【高亮】【还原

  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

矿区复垦打造的生态公园

矿区复垦打造的生态公园矿区复垦打造的生态公园

  金秋时节,走进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绿色矿山,高低错落的丘陵沟壑被绿草鲜花填满,各类野生动物在生态林内自由穿梭,勾勒出一幅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谁能想到,40多年前,这里曾是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的“鸡爪子”山。如今,绿色矿区和风光旖旎的万亩良田尽现眼前。黑岱沟露天煤矿被自然资源部命名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被国家能源局评为“中国最美矿山”,2022年“矿区生态修复案例”入选世界经济论坛报告。

  绿色矿山景色宜人

林果釆摘园硕果累累林果釆摘园硕果累累

  做活生态文章

  从乌金变绿金,从植被贫瘠的荒山荒坡到一碧万顷的沃土良田。站在第一观景台,放眼望去,满眼皆绿,能够直观感受到露天煤矿开采、土地再造、生态建设成果。绿色,已成为黑岱沟露天煤矿发展的永恒底色。

  来到黑岱沟露天煤矿,露天印象馆是必去的地方,这里是黑岱沟露天煤矿开发建设的历史遗迹,是最早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是见证矿山第一铲煤炭的历史要地。馆内结合巨型裸眼3D折幕影院、全息投影、透明LED互动屏、立体投影沙盘、巨型组合沙盘、VR互动体验等先进手段,展示准能集团发展沿革的同时,全力打造为露天开采科普及教育基地,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超强震撼的视觉效果,亲身体验到世界最大露天煤矿的建设过程。

  准能集团地处蒙、晋、陕三省区交界地带,属于典型黄土高原地貌,最大的优势是资源丰富,最突出的短板是生态环境脆弱。从开矿之初,公司就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断实现生态建设新突破,创新形成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技术体系,即水土流失控制技术体系、生态重构技术体系、复垦绿化标准化作业流程三大技术体系,发布5项地方标准,做到复垦全覆盖、无死角,实现了“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成功将昔日沟壑纵横的“鸡爪子”山,改造为万亩良田、森林草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得以有效保护。

  从“十山九秃卷黄沙”到“林海苍茫锁高原”,截至目前,矿区复垦绿化总投入27.85亿元,完成绿化面积9.8万亩,累计种植各类乔灌木7540万株,地被3.32万亩,矿区复垦率达到100%,植被覆盖率由25%提高至80%以上,水土流失控制率升至80%以上,生态系统实现正向演替、良性循环,植被种群由单一趋向多样化发展,野生动物数量逐年递增,生态平衡系统已见雏形。

  同时,准能集团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公司转型发展之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培育了“政府+企业+农户”产业联合体、“国家矿山公园+准能生态旅游区+准旗文旅集团”联合体,探索、集成、发展了“生态+农业、牧业、林果”等多元产业模式,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依托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A级旅游景区及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申报创建工作,打造建设一批集畜牧养殖、林果产业、生态碳汇、光伏新能源、红色教育和工业科普为一体的标志性生态品牌工程。

  截至目前,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十四五”期间预计可吸引游客100万人,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建成生态牧场、优质肉牛养殖园、林果生产采摘园、婚庆文化园等为一体的综合园区,现存栏优质肉牛2000多头,种植牧草1万多亩,开发饲料及小杂粮种植基地3000多亩,建成涵盖83个品种的千亩果园、采摘日光温室20栋、野营观光蒙古包20座,种植观赏花卉1000多亩,矿区生态产品初级转化率稳步提升,矿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由2016年的18.46亿元增至2022年的32.55亿元,增加14.09亿元,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如今,绿色矿区内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绿色动能转换效果凸显,矿区“金山银山”越做越大,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准能集团是集煤炭开采、坑口发电及煤炭循环经济产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拥有煤炭资源储量30.85亿吨,具有“两高、两低、一稳定”的品质特点,是优质动力、气化及化工用煤,被誉为“绿色煤炭”。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生产商品煤8.85亿吨,发电692.53亿度,累计实现利润688.88亿元。

  作为黄河流域国家能源重点保障企业,准能集团立足资源禀赋,破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难题,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推动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为黄河流域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

  无人驾驶卡车

无人驾驶实时监控画面无人驾驶实时监控画面

  智能矿山建设走在前列

  在建设绿色矿山的同时,黑岱沟露天煤矿强化科技赋能,探索煤炭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之路,智能矿山建设走在前列。

  在国内年产量最大的露天煤矿——黑岱沟露天煤矿生产现场,一辆载重达300多吨的矿卡正在进行装载任务,前进、倒车、停靠,一套操作非常流畅。让人惊奇的是,眼前正在进行作业的“庞然大物”,驾驶室里却没有人,这是准能集团正在运行的无人驾驶卡车。截至目前,准能集团已完成43台无人驾驶矿卡改造,累计行驶里程达40万公里、总拉运近8万车次、完成剥离量840万立方米,平均运行效率达到有人驾驶的85%以上。

  在准能黑岱沟露天煤矿智能矿山建设现场指挥中心,330吨无人驾驶卡车多编组运行、无人驾驶调度系统、健康管理系统等实时画面和数据,清晰呈现在巨型屏幕上,VR虚拟矿卡模拟驾驶系统、无人驾驶远程应急接管系统、智能测孔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应接不暇……智能化矿山建设已初具规模,无人驾驶卡车能够井井有条地在矿山之间穿梭,离不开一座座5G基站的“穿针引线”。这些基站可不是普通的基站,它的底部装有车轮,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目前,准能集团已安装5G基站81座,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矿山5G定制专网。

  基础网络架构铺设好以后,接下来就是让卡车实现自动驾驶、协同作业及多编组运行,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和作业效率。露天煤矿24小时不间断地生产作业,尤其是夜间、天气状况较差时,对运输队职工是极大的考验。把人从车辆上解放出来,就能从根本上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黑岱沟露天煤矿无人驾驶卡车安全员王鹏对此深有体会:“主要体现在夜班,开车的过程中容易犯困,现在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推进,安全员下车,就不存在疲劳、视线不清、观察不到位这些问题了。”

  在实现了无人化以后,车辆状态怎么监测呢?如果再通过人工进行点检,那无人化并不彻底。为此,无人驾驶矿卡健康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每台卡车共设置45处监测点,安装78个传感器,基于车载端、服务端和移动端,对无人驾驶卡车发动机、电动轮、液压系统、轮胎、燃油等点位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预警。而健康管理系统相当于卡车随身携带着“体检”设备,时刻关注着每部分的运行状态,如有突发状况,能够及时反馈,现场检修人员就能及时为卡车“把脉问诊”。

  “露天煤矿无人驾驶卡车技术对矿山的绿色、安全、高效、智能建设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准能也为全国的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发展路径。”国能准能集团机电管理部副主任额尔德木吐表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以来,黑岱沟煤矿大力推进智能化项目研发进度,推进煤炭开采与物联网、北斗+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形成“单机装备智能控制、多机装备智能协同”模式,实现电铲采装远程控制、辅助作业无人值守、矿用机器人大显身手,智能矿山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黑岱沟露天煤矿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达到中级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水平。

  “十四五”期间,准能集团将结合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大型露天矿机器人化自主运输装卸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和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动无人驾驶示范项目应用落地,让无人驾驶这棵“智慧树”结出累累硕果,为准能集团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露天矿山绿色发展提供智慧准能方案。(来源:新浪新闻)


绿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