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矿山还能变成景区,这有点超乎我的想象。”家住海淀区的张哲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参观《亮丽北疆 逐绿而行——内蒙古绿色矿山特展》时惊叹不已。
近年来,内蒙古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矿区地质环境修复治理,不断提升矿山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绿色发展 扎紧制度牢笼
内蒙古是矿产资源大区,是我国重要能源资源基地,煤炭、稀土等21种重要矿产保有资源量居全国首位。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推进矿区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是内蒙古必须要做好的一道“必答题”。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内蒙古先后制定出台绿色矿山建设方案、建设规划、评估办法、建设评价指标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工作人员介绍,自治区党委十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在全区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行动,通过几年的努力,解决矿业发展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这标志着全区绿色矿山建设步入快车道,由部门行为提升到政府层面,成为内蒙古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
2017年,内蒙古出台了全国首个以省级政府名义印发实施的《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方案》。此后,相继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矿山环境治理实施方案》,修编《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首次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条例,绿色矿山建设的法治体系、制度标准日趋完善。
相继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三年推进计划》《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管理办法》,建立了煤炭、有色金属、地热矿泉水、建筑用砂石土等八大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的行业标准体系。切实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融入到思想和行动中,贯穿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全过程。
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内蒙古35家矿山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截至2023年底,全区共有344家矿山纳入绿色矿山名录,其中47家纳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
修复“生态包袱” 让矿山变“绿水青山”
近年来,内蒙古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并将修复治理延伸至矿山建设、生产、运输等环节,推动矿区整体环境显著提升。
走进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民达煤矿回填复垦区,长势喜人的玉米大田一眼望不到边,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仿佛镶嵌于青山之间的美玉,穿过一片片绿色的田园,种植区内270栋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的大棚陆熟,满棚清香……鄂尔多斯市民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卢正军说,目前,民达煤矿已利用回填区治理成片农田3500余亩,回填复垦区总计绿化面积达1.4万亩,种植苹果、杏树等植物5万余株,年产生猪1万余头,牛、羊、驴等牲畜4000余头只,实现了回填后区域种养殖全覆盖。
玉龙矿业采用草灌结合的方式,选用与周边自然生长相同的多年生羊草、披碱草、冰草、一年生燕麦等种子、柠条灌木等植被,以进一步增加绿化面积,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截至2023年11月,治理区已基本恢复为天然牧草地,矿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
黑岱沟露天煤矿是神华集团准能公司旗下的重要煤矿,也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特大型露天煤矿。近年来,该矿企以建设绿色矿山为契机,依托丰富的人文、矿业遗迹,全面打造工业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地域文化展示平台,建成一批集畜牧养殖、林果产业、生态碳汇、红色教育和工业科普为一体的标志性生态品牌工程。2023年,矿山生态旅游区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周边景区接待游客80万余人次,为当地创造收益2亿元。
民达煤矿、黑岱沟露天煤矿不是个例。在内蒙古,随着绿色矿山建设的不断深入,宜草则草,宜林则林,结合科学种养提高植被覆盖率,草原上的块块“斑秃”逐渐变回片片“绿毯”,以“绿”为底的矿山建设已经成为常态。
逐绿而行 要“面子”也要“里子”
看着绿不算“绿”。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要实现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相关工作人员说,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
华能伊敏煤电公司伊敏露天矿利用“煤电一体化”生产优势,通过采用绿色采矿工艺和先进复垦绿化技术,实现煤、电、水、灰、土的高效循环利用,逐步建立了涵盖生产、工程与科研相结合,适应呼伦贝尔地区草原生态恢复的伊敏模式。
“以前是我们工人下井挖煤,后来上了机械采煤,现在都是5G覆盖全流程智能操作,基本做到了井下不见人,采煤不见煤。”王立志在呼伦贝尔市一家国有煤企工作了30多年,2021年退休。“从传统粗放的开采方式到深耕细作绿色发展,内蒙古矿业已经步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只是看到“绿”还不行,还要向“绿”要效益。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李钢铁教授在鄂尔多斯市满来梁煤矿复垦区种下了一大片试验田。“一种是巨菌草,它有改良土壤的作用,作为一种饲草料亩产要远高于青贮;一种是文冠果,可以榨油,含不饱和脂肪酸等各项指标都优于橄榄油,市场前景很好。另外,文冠果叶还可以做茶品,非常适合饮用。”
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中,内蒙古坚持规定动作不走形,自选动作各放异彩。诸多矿区创新新思路、新模式,生态+光伏、矿区+旅游、地企融合等模式为我国矿区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2023年,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一份《内蒙古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报告以鄂尔多斯市布尔台煤矿为例,总结了其利用采煤沉陷区发展“生态+光伏”,将生态修复、可再生能源利用与社区惠益共享等相融合的生态治理新模式。报告认为,内蒙古采煤沉陷区及废弃煤矿矿区生态修复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前景广阔。据了解,该项目建设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约9万千瓦时,可实现年产值约2.55亿元,实现税收收入约5千万元,为当地农牧民每人每年固定增收1000元。
呼伦贝尔草原腹地的金骄草原景区是在矿坑修复后建成的。景区负责人布仁巴雅尔说:“经过6年治理,草原上9万平方米的‘疮疤’变成了草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党员群众教学体验基地,也是满洲里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已有来自各地的200多个基层党组织在这里参加学习教育。”
如何实现矿区社区和谐?近年来,内蒙古积极引导矿山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帮助当地加强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
“以前村民是往外跑,现在又陆续回来了。”鄂尔多斯市满赖村党支部书记秦岭说,因为采煤,村里部分土地变成了沉陷区,2023年,由蒙泰集团满来梁煤矿和我们村集体共同打造了一片集种植、养殖、餐饮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庄,占地700多亩,由全体村民参股的满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同时吸纳了部分村民就业。在矿企的帮助下,我们还要依托农庄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链,壮大集体经济,吸纳更多的村民就业。
来源:中国网
编辑:刘博宇
编审:赵宗杰
终审:李恩广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