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网站!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矿业动态 > 绿色矿山
满眼绿色,美丽中国的靓丽娇点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7-09-22  浏览量:863  文字:【 】【加粗】【高亮】【还原

导读绿色孕育着希望,绿色代表着生命。

近7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矿业行业绿色发展明显提速,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66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和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等一批绿色勘查典型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矿业行业的绿色发展大潮中闪亮出耀眼的光芒。

2017年3月,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在政策等方面激励绿色矿山建设,明确提出了绿色矿山建设三大目标任务,争取建设50个以上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制度。



满眼绿色挡不住,无限风光在矿山。

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引领着中国走进了绿色发展的新时代,开启了中国矿业行业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生态至上,绿色发展。近几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中国矿业联合会的积极倡导推动下,我国矿业行业绿色发展明显提速,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66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和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等一批绿色勘查典型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矿业行业的绿色发展大潮中闪亮出耀眼的光芒。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搞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察尔汗盐湖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既是对中国绿色矿业发展的充分肯定,又为今后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指明了方向。

2017年3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的发布,不仅明确提出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标准、三大目标任务,还对绿色矿山建设的配套激励政策体系进行了完善,对我国建设绿色矿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政策支持。

新理念:

引领我国矿业走进绿色发展新时代

曾几何时,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了奢望和梦想。而中国矿业也被无情地贴上了“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不公平标签。

中国矿业的出路在何方,未来在哪里?是继续重复着“开放过度、保护不够”、简单粗放的老路,还是要闯出一条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凤凰涅槃新路?

在生态保护与矿业开发冲撞中寻求一个保护与开发并重共赢的平衡点,在传统观念与新的理念较量中谋求一个脱胎换骨式的发展模式,不仅成为摆在中国矿业行业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也考量着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中国矿业联合会的智慧和勇气。

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是中国矿业行业的必由之路,是立足国内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的现实选择,也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要求。

2007年,国土资源部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绿色矿业”的发展思路,这也是我国矿业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

2008年,中国矿业联合会会同中国铝业、首钢矿业等11家矿山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发布的《绿色矿山公约》,得到了矿业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成为中国矿山共同遵守的约定和行为指南。

2010年8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2020年,全国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矿区土地复垦全面提升,矿山企业与地方和谐发展。这标志着我国的绿色矿山建设正式开始启动。

“该《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矿山建设的内容和标准,而主要内容也是相辅相成的。其中,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社区和谐是绿色矿山建设的核心,依法办矿、安全生产是绿色矿山建设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规范管理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土地复垦是绿色矿山建设的保障措施。”国土资源部规划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一个全新的、多维的发展理念和模式,“绿色矿业”与其它理念诞生时的坎坷反复经历却有所不同。它甫一问世,就得到了矿业行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而这与矿业发展的逐渐成熟尤其是中国矿业联合会的先期倡导有着莫大关系。

2008年,在中国矿业循环经济论坛中,中国矿业联合会联合中国铝业公司、首钢矿业公司等11家矿山企业与行业协会共同倡导发布了《绿色矿山公约》,首次正式提出了“绿色矿山”的概念。《绿色矿山公约》得到了矿业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成为中国矿山共同遵守的约定和行为指南。

2009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绿色矿山基本格局的目标。2010年8月13日,国土资源部正式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系统阐述了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设绿色矿山的基本条件、原则和目标,“绿色矿山”的概念由此得到补充和完善。随着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正式启动,我国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开始步入系统化、规范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绿色矿山自2010年正式建设以来,在试点推进和建设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彰显了示范引领作用。”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彭齐鸣指出,“国土资源部将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作为转变矿业发展 方式、提升矿业整体形象、促进矿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按照‘规划统筹、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会促进、政策配套、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思路,积极推进绿色矿山试点工作,树立了一批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的先进典型,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土资源部在全国遴选确定了四批共66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这些试点单位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涉及油气、煤炭、有色、冶金、黄金、化工、建材、非金属等行业。其中,第一批、第二批220家试点矿山按照各自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的目标任务,大部分已经完成了3年试点建设任务。经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委托中国矿业联合会会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各省矿业协会,对这些试点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评估显示,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凤山矿、首钢水厂铁矿、同煤大唐塔山煤矿等187家试点单位完成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达到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

新模式:

开辟我国矿业绿色发展新局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山万矿披绿装。通过7年来的大胆探索实践,我国绿色矿业发展已走上了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之路,各种正面效应逐渐显现。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绿色矿山试点推进和建设过程中,总结提升出了一批涵盖采选冶全工艺流程、矿区环境治理和矿地关系和谐的全方位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彰显了示范引领作用。

以山东新汶、铜陵有色、开阳磷矿为代表,探索完善了井下充填绿色开采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大幅度减少废弃矿石和尾矿的自然排放;以广西平果铝、神华准格尔煤矿为代表,探索形成了采矿用地新模式;以云南磷矿、陕西安塞油田、司家营铁矿等为代表,建立了“开一方资源,惠一方百姓,促一方发展”的矿地和谐模式;四川嘉阳矿山将博物馆、采矿遗迹、尾矿库、塌陷复垦绿化区等有机融合,建设成为工矿旅游景观,探索出了矿山遗迹多功能用途开发模式……一些矿山企业将绿色矿山试点内容融入企业常态化管理,通过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目前矿价大跌之下,仍然还具较大的盈利水平,走出了绿色管理创新模式。以招金、紫金为代表,吸收社会资金共同促进绿色发展,形成了绿色金融模式,在矿山节能减排、信息化、智能化方面探索了绿色投入和绿色产出的新机制。

“这些绿色矿山的典型,向社会彰显了矿山企业正面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已成为体现矿山企业经营管理综合水平的重要品牌,以及转型升级、融资上市和走出海外的绿色标签。”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总工程师刘玉强表示,“通过这些试点建设,进一步探索了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方法,完善了绿色矿山建设的相关制度和考核指标,为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国土资源部门的强力推动,中国矿业联合会的大力倡导,矿山企业的积极行动,使绿色矿山建设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的良好局面。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几年持续的绿色矿山建设,中国矿业行业不仅在全社会树立起了良好形象,也通过绿色发展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

一是凝聚了发展共识,绿色矿山建设成为行业自觉行动。“绿色矿山、绿色矿业”已成为全社会尤其是矿业企业关于未来矿业发展的共同语言。许多矿业企业认为,发展绿色矿业是企业履行责任、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从最初的“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积极投身于绿色矿山的探索实践工作中,自觉承担起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节能减排、环境重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树立了矿山企业的正面形象。

二是采选工艺水平显著提高,促进了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矿山建设带动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又反过来推动了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在采矿环节,充填开采技术已被煤炭、有色等试点矿山企业成熟运用,极大提高了矿石的开采回采率,大幅度减少了尾矿、废石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部分矿山甚至实现了生产过程中无废石出井和尾矿零排放,减少了工业占地并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在选矿环节,各试点单位普遍加强对共伴生、低品位和尾矿中有用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实现了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内蒙古黄岗铁矿,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对共伴生矿以及尾矿中钨、锡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综合盈利。同时,试点矿山的矿井水、选矿废水的循环利用效率均有很大程度提高,循环利用率在80%以上,部分企业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三是实现生态环境同步治理与修复,矿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试点单位高度重视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在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实施过程中,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土地复垦、矿山复绿、尾矿库治理、植被修复等生态环境治理再造项目,部分生态脆弱区,因矿产资源的开发,矿区周边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如神华集团上湾煤矿、黑岱沟煤矿坚持边开采边治理,矿区及周边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前的11%提高到目前的62%以上。从近期开展的第一、第二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评估情况看,矿区土地复垦率平均达到95%左右,较试点单位建设之前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四是创新矿山运营模式,现代化矿山建设稳步推进。90%以上的试点单位采用信息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建设数字化智能矿山,实现矿山企业经营、生产决策、安全生产管理和设备控制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树立了现代化矿山的良好形象。如辽宁抚顺傲牛铁矿通过数字化矿山建设,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成本控制实时化的精细化管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在矿产品价格走低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一定的利润。

五是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实现资源开发惠民利民。试点单位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重视与地方建设的密切融合。一是积极缴纳完成各项税费义务,为地方财政增加财力作出贡献;二是为地方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就业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支持矿区周边群众发展种植业等,支持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建设及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切实提高了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

“一大批矿山企业通过绿色矿山企业建设,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培育了发展的新动能,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彭齐鸣说,“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矿产需求不振和国内矿业经济下行压力大的严峻形势下,一些煤炭、钢铁等亏损面比较大的矿业行业,仍有不少的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依然能维持较好的盈利水平。”

与此同时,各省国土资源部门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通过制定规划、明确要求、严格准入、加强监管、优化调整矿山布局结构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措施,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引导矿业走节约、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道路。

浙江省率先制定了绿色矿山创建指南和管理办法,明确采矿权人必须建设绿色矿山,做到应建必建。广西制定了省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要求充分运用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力争在2018年底前,全区约100座矿山达到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基本条件。

新机遇:

谱写我国绿色矿业发展新篇章

绿色发展成就未来,久久为功方能见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作为矿山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只有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持续推进,善做善成,才能有所建树。

当前,我国绿色矿业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五大发展理念的确立,为绿色矿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国家出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的退出,为绿色矿业发展赢得了空间,

思路清则方向明,目标定则措施实。事实上,早在2010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任务,提出到2015年,建设600个以上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单位,形成系统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到2020年,全面推广试点经验,将绿色矿山的条件和标准逐步上升为管理制度,严格准入和监管,使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基本形成全国绿色矿山格局。

基本形成绿色矿山建设的新格局,只是我国绿色矿业建设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建设50个以上的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一批绿色矿山企业,建设一批重点的绿色矿山。而建设绿色矿业示范区的目的,就是要由点到面,集中连片,示范区里的所有企业,都必须向绿色矿山的标准看齐,然后再从中找出一些可供借鉴的重点示范,全面推广,形成真正的绿色矿业格局。

而第二个目标是形成绿色矿业转型发展的新途径。通过现有的绿色矿山试点企业,和一些做得很好的非试点企业,从中总结经验,探索一些新的模式和新的途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引领矿业绿色发展。第三个目标是要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发展的三大体系。包括工作体系、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形成矿业绿色发展的机制。

国土资源部配合矿业绿色发展的这三大目标,又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快各级绿色矿山建设步伐,二是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三是建立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四是构建有利于绿色矿山建设的长效机制,五是做好典型经验与模式的总结。

“建设绿色矿山是社会进步与时代的要求,是大势所趋。谁不搞绿色矿山、不走绿色发展之路就必然走入死胡同,最终被社会淘汰。”国土资源部规划司负责人表示。实际上,现在很多地方都将绿色矿山建设作为新建矿山的准入条件,比如浙江省,新建矿山必须拿出绿色矿山建设的思路和方案;福建要求企业在获得采矿权许可证的同时,还要跟政府签合同,承诺把矿山建成绿色矿山。

“总之,今后无论是新建矿山还是生产矿山,都必须将绿色矿山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工作抓手、评估考核、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并以此来全面推进我国绿色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规划司负责人表示。

“绿色安全是矿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发展绿色矿业,在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中,把节约放在有限位置,开展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严格矿山开发准入管理,强化矿山地质环境源头保护。”面对未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再次向全世界亮明了中国坚定不移建设绿色矿业的信心和决心,提出了中国绿色矿业发展的新的任务和要求。

而国家六部委在今年3月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则提出了转现象—基本形成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转方式—构建矿业发展方式转变新途径、促改革—基本形成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三大目标任务。《实施意见》还从优化矿产开发保护格局、调整矿业产业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做好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探索矿地和谐发展新途径等五方面来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争取建设50个以上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制度。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绿色矿业建设近7年来,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坚信,在国家六部委实施意见的强力推动下,在国土资源部的大力倡导下,在前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和绿色勘查示范项目的引领下,我国的绿色矿业发展必将谱写出新的篇章!□

Eyeful of green, beautiful China's attractive focus

——A glimpse of China's green mining development

By Wang Qiongjie

Guidance:

It's Green that gave birth to hope, it's Green that represents lives.

In the past seven years, especially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Green" industry development speed of Chinese Mining industry accelerated significantl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concept enjoys popular support, the foundation of green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ly bright, A batch of green exploration typical such as 661 national green mine pilot units and the Qinghai Provincial Bureau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so on, like a chain of bright pearls, shining in the tide of China's mining industry’s green development.

2017.3, six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jointly issued the "Opinions o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mines", to encourage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in the policy and other aspects,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three goals and tasks of green mines construction, strive for building more than 50 green mining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s. Finally, we can form a batch of new models, new mechanisms and new systems that can be copied and can be promoted.


绿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