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网站!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矿业动态 > 绿色矿山
煤炭清洁利用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而是“谈煤色变”的偏见
来源:绿盟  日期:2016-03-14  浏览量:1140  文字:【 】【加粗】【高亮】【还原

天公不作美,今年的全国两会,北京的天空没有给出一个好颜色来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似乎在有意让他们“品尝”一下北方空气中散发出的这种特有的味道。   这样的现实,很容易让人把矛头直指煤炭。   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发生根本变化,基于我国能源结构现状,上述指责似乎理所当然。   不过,如果将大气污染的原罪全部推给煤炭,对煤炭产业来说,实在有点冤。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从地底下挖出来,其本身对环境构成的威胁并不大,但是,将工厂燃煤过程中的不当利用方式产生的环境危害全部扣到煤炭头上,显失公平。   “过去人们一说到煤炭就感觉很脏,现在要为煤炭正名,煤炭清洁利用其实可以比天然气更环保。”3月5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山西代表团听取意见建议时说,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我们对煤炭的认识也应有所改变。   事实上,我国煤炭清洁利用的道路,早已实际迈出很多年。陈吉宁上述表述,是环保部门的主要领导首次为煤炭与雾霾关系的正名。煤炭依然是主体能源  在中央政府调结构、去产能的大背景下,煤炭去产能已成为定势,不可能有回转的余地。不过,中国是传统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未来数十年,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将依然保持重要地位。   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现有的发展条件,必然离不开煤,因此一切游离于煤炭资源的其他能源,在短期之内也都不可能构成发展的主要动力。   与此同时,近两年来,我国煤炭行业从黄金十年骤然跌至寒冬,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煤价跳水式下跌,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   大气污染令煤炭行业雪上加霜。有关分析指出,燃煤污染物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在环保重压之下,限煤、控煤之声此起彼伏,煤炭企业以量补价的幻想也随之破灭。不少中小煤炭企业已经出现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被迫停产、转产。   加上以往形成的固有观念——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煤炭开采破坏水源、造成巨大采空区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煤色变,认为煤炭行业开始走向没落,将慢慢被天然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所取代。   但现实并不是那么乐观,在一定时期内,煤炭依然是中国的主体能源这一地位不可能改变。“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资源的鲜明特点。我国煤炭资源总量5.9万亿吨,占一次能源资源总量的94%,而石油、天然气资源仅占6%,且其增产难度大,对外依存度约为58%和30%。事实上,在这一轮“煤改气”中,有的地方锅炉改造完毕,却连调试用的天然气都没有。   煤炭一直是我国的能源支柱,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620亿吨煤炭流向全国各地,支撑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煤炭生产利用对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量的贡献率达到15%和18%。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路耀华称,煤炭为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提供了70%的原料或燃料,每生产1千瓦时电、1吨钢、1吨水泥、1吨合成氨需要消耗320克、0.6吨、0.13吨、1.2吨标准煤。2013年全国煤炭消费36.1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的65.7%,有效保障了国家能源的稳定供应。预计到202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率仍将占60%左右。   “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我国煤炭消费增速下降,但基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煤炭总量仍将保持适度增加。”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说。中煤协组织的煤炭峰值预测研讨会认为,到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将达到48亿吨左右,比2013年要增加约12亿吨。   有业内人士称:长期以来,我国石油天然气严重依赖进口,如果大范围、大规模放弃煤炭,无异于将能源命脉彻底交给他人,而目前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承担起为中国提供全部能源的重任。

问题出在利用环节  春节前,北方持续的雾霾天气愁煞了国人。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环保部官员陪同央视记者暗访河北某电厂,依然发现了烟囱“拖尾”这样的现象,被环保部官员描述为“超标排放”。   在煤炭价格如此低廉的情况下,燃煤电厂依然在算自己的成本小账,这不得不让人感叹。   目前,煤炭在全球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014年煤炭提供了全球30%的一次能源和44%的电力,预计到2035年煤炭仍然是世界最主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煤炭是我国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占96%。而且煤炭消费长期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2014年占66%),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仍将保持在55%左右。   煤炭支撑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人均用电量从1980年不到300千瓦时增加到2014年的4038千瓦时,煤电提供了我国75%的电力;煤炭还提供了我国钢铁行业能源的86%、建材行业能源的79%以及约50%的化工产品原料。根据中国工程院研究,煤炭对中国GDP贡献率超过15%。   同时,煤炭的粗放式开发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是环境问题。比如,粗放式煤炭开发引发地下水和地表生态损伤、煤炭未优质化利用引起大气污染。专家表示,但这不是煤炭本身的问题,而是利用煤的人没有把煤炭利用好。   环保重压之下,煤炭的清洁利用成为必选题,直接带动煤炭行业及涉煤行业产业升级。   从国际上看,煤炭的清洁利用也不乏先例。不少发达国家也大量使用煤炭,2012年,美国、德国的人均煤炭消费量就与我国相近。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煤炭年消费量曾超过5亿吨,每平方公里煤炭消费强度接近今天的京津冀地区,环境却治理得很好。   “目前煤炭清洁利用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而是‘谈煤色变’的偏见。”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节能工程技术研究分院副院长何国锋说,作为多项洁净煤专利技术的牵头人,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对方一听煤就摆手的场景,令他十分头疼。   无论是从能源供应,还是从经济性考量,加快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作为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立足于煤、做好煤炭文章,才是实施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路径。   一家大型电厂负责人在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在中国要避免谈煤,那是不可想象的。这是由我国的“家底”决定的,多煤、少油、缺气。曾经有段时间,“弃煤”成为流行一时的观点,很“时髦”。但是几年过去了,这种观点被证实并不可行。这是由我国的能源禀赋所决定的。但是,最近几年频频“爆表”的雾霾提示我们,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容量已经达到极限。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虽然煤炭都将作为主力能源存在,但是鉴于目前的环境容量,必须要做的就是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这位负责人表示,煤电清洁发展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是重要表现。我们的思路需要从控煤变成控排放。   专家认为,我国“贫油、少气、富煤”的能源赋存结构,导致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煤炭并无“原罪”,长久以来对煤炭直接、粗放的燃烧才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

清洁利用才是王道  “什么时候煤炭能够清洁利用了,煤炭行业才能真正走出困境。”3月6日,山西省省长李小鹏在山西代表团讨论会上表示。他在谈到解决当下煤炭行业的困境时指出,煤炭的清洁高效安全利用才是根本。   行业发展的病根已经找到,关键在于破解。对此李小鹏表示改革才是关键。“从长远看,要按照中央对能源革命的总体要求,大力推动煤炭的消费革命、供给革命、管理革命、科技革命,还要扩大煤炭的开放合作。”   改革是目的,创新与合作才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世界上还有很多资源产出国,我们会加强联系,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按照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的工程,打赢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战。”   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认为,燃煤排放是我国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从“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   他建议,第一,大力推进集约高效的能源消费方式。重点发展清洁燃煤发电、煤基能源深度转化、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推广燃煤锅炉和窑炉污染控制技术,提高清洁煤炭消费比例。第二,加强统筹联动,合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要规划和管理煤炭从生产、加工、运输到使用的全过程,统筹协调科研和生产应用环节,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开发投入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第三,加大主持洁净煤产业发展的力度。制定相关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示范机制,建立煤炭清洁化利用发展基金。第四,强化煤炭清洁利用标准的执行力度。提高中小燃煤装置排放标准,促进清洁生产和技术创新;改革环保执法体制,强化统筹协调,有效治理区域间污染。第五,健全市场减排机制,提高减排效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领域的排放权交易制度,在行业内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进行总量平衡,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减排。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说,山西因煤而困,也承受着环保的压力。利用新技术,山西可以将煤炭和环保结合起来,搭建平台,聚集资金和人才,打造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煤炭清洁利用基地。谈到煤炭清洁利用的方向,陈吉宁认为,可以将煤转化成电,大规模开拓用电市场,这不光能解决雾霾问题,还能提高老百姓生活品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姜耀东认为,做好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不仅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于我国的能源安全、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极大地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特别是有利于污染物减排和碳减排战略的顺利实施。   “推进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在战略、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高度重视。”姜耀东表示,在当前煤炭行业经济下行趋势明显、90%的煤炭企业亏损的困境下,更应加大对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高新技术在财政贴息、企业所得税、增值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力度,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加大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的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和不同渠道民间资本设立股权基金、产业基金、绿色信贷等,积极推进先进煤炭工程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清洁高效利用入编国家专项  就在两会召开前,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了10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位列其中。   根据《通知》,该专项重点围绕煤炭高效发电、煤炭清洁转化、燃煤污染控制、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工业余能回收利用、工业流程及装备节能、数据中心及公共机构节能7个创新(技术方向)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   《通知》指出,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首批在7个技术方向启动16个项目。每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涉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项目有:1.煤炭高效发电,包括新型超临界CO2、CO2/水蒸汽复合工质循环发电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类)和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示范类)。2.煤炭清洁转化,包括低变质煤直接转化反应和催化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类)和煤热解气化分质转化制清洁燃气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以及煤转化废水处理、回用和资源化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3.燃煤污染控制,包括燃煤PM2.5及Hg控制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燃煤污染物(SO2/NOx/PM)一体化控制技术工程示范(应用示范类)等。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经验,尤其是在我国煤炭市场陷入低迷,煤炭企业陷入困境的近几年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视为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2014年底,国家能源局会同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的目标和9项主要任务、5项保障措施。   2015年5月,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从煤炭提质加工、燃煤发电、煤化工、燃煤锅炉、煤炭分质分级利用、民用散煤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等7个方面提出重点工作和到2020年的工作目标。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认为,技术创新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着力点,应加强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科技创新支持,解决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的重大问题。在增强对清洁能源支持的同时,增加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支持。建立科技创新模式,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国家攻关工程,对煤炭利用过程中的重大技术方向和关键共性科技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将重大示范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工程。

 

文章选自>中国矿业报

绿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