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长江15公里企业全部进园区;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52122名,守护近400万公顷森林、100多万公顷湿地,去年新增造林140多万亩
8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坚持改革创新 勇于闯出新路——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发布会。会上,安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容,受到了记者们的关注。
发布会上,安徽省委书记、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锦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近年来,安徽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自身实际,深抓“大保护”,出台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实施意见》;深抓“大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抓“大修复”,推深做实河(湖)长制,率先探索林长制,总结推广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闯出了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保护“好水”,着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对沿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千里实地踏查,点对点解决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同时举一反三,制定了“1515”分级管控措施。沿江1公里,严把新建项目,整改提升入河排污口,推动岸线整治,“散乱污”企业基本完成整改,现在江水变清了,两岸变绿了。沿江5公里,畜禽养殖场完成整改1100多家,网箱、围网、拦网“三网”水产养殖设施基本整改达标。沿江15公里,推动企业全部进园区,将9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优化整合为75个,加快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今年沿江城市完成造林绿化任务18万亩。
二是养育“好山”,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安徽森林面积约占长三角的1/3,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是华东重要生态屏障。安徽借鉴河(湖)长制理念,在全国率先开展林长制改革,以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来“护绿”,以实施造林计划来“增绿”,以强化党政责任来“管绿”,以发展林业经济来“用绿”,以深化林业改革来“活绿”。目前全省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52122名,守护着近400万公顷森林、100多万公顷湿地,去年新增造林140多万亩,林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以“林长制”实现了“林长治”。
三是推广“好事”,推深做实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流经千岛湖直至钱塘江,水质关系上下游10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安徽省与浙江省探索形成了“新安江模式”生态补偿机制,经过7年的试点,成效十分显著,取得了三个积极变化:其一,环境更美了,新安江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每年注入千岛湖优质水量70亿方,流域两岸形成美不胜收的百里画廊。其二,人居更美了,安徽推出“生态美超市”,倡导新时代村规民约,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其三,生活更美了。试点以来,黄山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4%、10.9%,去年黄山市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居全省第一。可以说,在安徽,绿水是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源头活水”,青山已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