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山东能源田陈煤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脚踏实地践行山东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的深刻内涵,谋划全局、把稳航向、不断拼搏,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绿色引领 筑起“低碳之墙”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煤矿主要为粗放式生产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煤矸石作为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固废”,不可回避、不可避免、不可分割地长期排放,久而久之,在田陈煤矿矿区深处,一座体积庞大的黑色矸石山就变成了自然灾害隐患点,而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田陈煤矿渐渐感受到“成长的烦恼”,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病灶”。
黑色资源如何实现绿色开采?生产“固废”如何安置?绿色发展之路何处探寻?这些纷至而来的难题变成了田陈煤矿奔赴新征程路上的“必答题”。
抓住题干,便是抓住了解题的题眼,田陈煤矿秉持着安全、创新、绿色、担当、卓越的崭新理念,坚定地将生态修复治理挺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位置,坚持在高效开发煤炭资源的同时,保护矿区地质生态环境,严格执行“边开采、边治理”,确保生态恢复治理工程“不赊账、不欠账”。
为了彻底根治矸石山,改变矿区面貌,田陈煤矿成立专项治理小组,积极推进矸石山治理工程,针对“固废”堆积的山体,进行分层治理,在覆盖密闭网的同时,进行表层夯实、裂隙填充,绿植覆盖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在底部修建浆砌石挡墙、坡体修建排水渠、坡面覆盖灌木乔木等措施,彻底消除了矸石山带来的安全隐患。
科技赋能 注入“智慧之光”
治理固然有效,管理更要有方,如何在新时代下抢抓机遇和直面挑战,科技成为了田陈煤矿为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的“破局利器”。
“智能化”作为田陈煤矿高质量发展另一张崭新“名片”,其在绿色矿山建设这艘“巨轮”上早已经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田陈煤矿借助科技力量,持续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
发展不能停滞,生态治理更容不得松懈,为了彻底消除煤矸石对环境带来的危害,田陈煤矿以解决制约矿井安全生产、影响效率效益的技术难题为突破口,建成投用TDS智能分选系统,在有效减少了主井矸石提升量,大大提高了升井煤质,实现选煤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进一步从源头阻断矸石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矸石不出井、少出井,出井即是标准煤”的生产目标,只见“乌金”,不见“固废”的梦想在该矿正逐渐变成现实。
在做好“固废”治理的同时,“废水”的科学有效处理也是田陈煤矿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消除矿井水对周围环境的危害,田陈煤矿立足生产实际,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矿井高盐水治理项目,采用“二级平板膜+MVR蒸发结晶”深度处理,根据用途和水质不同,可分为井下消防、降尘用水,生活补给用水,通过分质、分量的供水方式,充分利用矿井水资源,在新技术、新设备的加持下,让原本“污浊废水”变身“新鲜活水”。
和谐共建 绽放“生态之美”
盛夏时分,矿区内林荫步道错落有致,鸟语花香环绕周身;金秋来临,火红的枫叶随风飞舞,秋实园一派丰收的景象;初冬时节,细雪纷纷覆上山头,待到春来,矿区中又换上一幅万物欣然复苏的美好光景。
经过不懈地努力,矿区早已褪去了昔日暗淡旧貌,但田陈煤矿绿色发展脚步并未止步于此,在一次次克难、一次次探索中,田陈煤矿干出了越来越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
“我们自己种的柿子、石榴比外面买的都好吃。”在秋实园内浇水、施肥的物业站职工感慨道。
借助矸石山“变绿”的成功治理经验,田陈煤矿大胆将绿化工程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将矿区长期闲置、利用率低的“小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制定详实可行的绿化方案,按照划定的区域栽植各类绿植,先后建设“石榴园”“玫瑰园”“荷花池”等景点,一院一景、移步易景,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态体系,极大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
“清风拂绿树,蓝天映红花”已经变为现实,无论清晨亦或傍晚,矿区内晨练、赏花、休闲人们随处可见,“花园式矿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里,来到这里,认可这里。
在绿树成荫花草葱郁风景线深处,有着一座“党内政治文化主题公园”,青蓝色的陶粒跑道宛若一条水状的飘带沿着公园边缘缠绕,在跑道的两旁,廉政文化教育、家和广场等“红色元素”随处可见,红色文化在这里了遇见了鲜活的载体,党的先进理论和知识从这里渗入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心中。
千帆竞发新时代,百舸争流新征程。田陈煤矿始终怀揣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信心和担当,在绿色发展循环、矿山生态修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坚定地将绿色矿山建设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和行动中,用生态画笔绘就矿山绿水青山环抱、蓝天白云相依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