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新工科相关学科的人才与平台,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等单位参与的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简称“111引智基地项目”)——“矿冶固废污染防控与治理”项目于2021年3月31日国家正式批复立项。
我国有色冶金产量连续17年高居全球首位,2018年铜、铅、锌、锡等10种常用有色金属总产量达5688万吨,占全球总量40%以上;有色金属行业重金属排放量占全国总量也超过了40%;有色金属行业产生的固废污染占全部矿业的80%以上。由于缺乏源头的绿色设计,多种具有致癌性、致畸性、高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生物毒性的高关注物质,由于前期更重视的是经济效益,以选冶药剂名义大批量、无监管地进入环境,造成有机污染物在集中区的富集,严重威胁到了水体、土壤、生态安全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对人类健康产生灾难性后果。“矿冶固废污染防控与治理”111引智基地项目的目的是通过汇聚国际一流科学家及工程技术大师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污染机制理论和防治技术,达到矿冶固废规范化管理。基于联合项目,开展国际多边科技合作,为我国矿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矿冶固废污染防控与治理”项目任务包括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其中科研方面,通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有色金属选冶渣场及影响区重金属污染的原位阻隔-钝化机理,开发相关的全过程源头控制、立体化工程阻断、资源化利用以及原位修复等4项关键技术,以突破我国有色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的瓶颈问题,并产生发明专利等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成果;学科建设方面,通过建立高效的国际交流网络平台,加强国内外优秀人才引进,以强化学科队伍建设,并拓展国际视野,以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同时,通过建立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与国外高端人才科研合作,以提升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并促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国际化课程教育、学生学术交流平台以及研究生联合培养,扩大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国际交往能力。同时,通过建立国际化创新实习基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出具有国际前瞻性、创新意识强的高水平优秀人才。
“矿冶固废污染防控与治理”项目负责人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场地专项首席专家姚俊。团队成员由1名学术大师、13名海外专家、13名国内专家共27人组成。海外专家来源于德国UFZ国家环境研究中心、美国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麻省大学、匈牙利罗兰大学、法国波城大学、南非大学、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俄罗斯南联邦矿业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国内专家有北京科技大学倪文、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刘兴宇、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琼、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王亮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有关老师。
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将以“矿冶固废污染防控与治理”项目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积极推动矿冶固废污染修复治理工作,探索突破我国有色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的瓶颈,为绿色矿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