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成立“钢铁减排创新联盟”
多家金融机构计划提供300余亿元节能减排融资
昨天上午,由京津冀三地科技主管部门推动,整合70余家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机构、高校院所及金融机构的“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将推动钢铁行业污染排放达标治理。
据了解,首批联盟成员单位由北京科技大学、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渤海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70余家企业以及机构组成,涉及京津冀区域钢铁节能减排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程公司、装备制造生产企业、大型钢铁生产企业以及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等。
据介绍,中国钢铁行业如今已经进入新常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三低一高”,即低增长、低效益、低价格,以及环保治理保持高压态势。为落实首都蓝天行动,加强京津冀钢铁行业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由北京市科委,联合天津市科委和河北科技厅发起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联盟。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表示,京津冀钢铁企业2014年产量有2亿吨左右,平均吨钢能耗在531.26千克标煤,其中吨钢排放量等企业之间差异很大。据统计,当前京津冀地区钢铁企业能耗总量大概在8700万标煤,耗损总量在5.8亿多立方米。
干勇称,通过提出互联网时代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的新常态模式,以云计算、互联网为基础,京津冀钢铁企业能源流、物质流协同优化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依靠本区域的重点研发机构和大学,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产业联盟技术创新中心,构筑我国钢铁行业第一个区域网络化的创新平台。“企业们可以根据网络平台平衡产能,根据各自特色进行最佳产能利用率,结束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干勇说。
在金融支持方面,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介绍,通过京津冀三地财政投入,综合运用多种金融产品,多家金融服务机构计划提供京津冀节能减排融资额度300余亿元。
闫傲霜说,此次通过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缓解节能减排企业资金不足状况,促进其开拓市场,提高接单能力。通过资本投入模式创新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入,破解资金缺少造成的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