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稀土市场的主基调依然延续着止跌企稳,稀土成交量低迷尤其是金属,始终维持着下游产能的基础水平。下游需求掣肘整条产业链的转动,以磁材厂为例,订单反馈长期不显旺季:据下游市场统计,约80%订单量集中在不到20%的大型企业,然而大型磁材厂家也普遍反馈近期产能有所抑制,订单不如往月差强人意,淡季时期的中小型企业则生存愈艰,不少工厂停产状态仍在继续,而与之合作的中小型金属厂家亦是满布愁云。
本周金属双向承压,即使是大型金属厂,除长久合作的固定客户刚需采购外销路难拓,高温季节加上行情不利,金属厂家产能缩减。截至7月27日,金属镨钕市场报价在41万元/吨~41.5万元/吨之间,镝铁市场报价在114万元/吨~115万元/吨之间,金属铽市场报价在393万元/吨~398万元/吨之间,成交价持续小幅阴跌,据悉本周末(7月27日)金属级合金镨钕成交已至40.5万元/吨,倒挂严重。唯独金属铈因高温减产独树一帜,货源紧张致报价上涨2万元/吨,平均成交40.5万元/吨,但其季节性差别突出,原料氧化铈虽有提振但库存过剩,金属铈快速涨停且后续上升空间不大。
金属市场压力已传导至上游分离厂,氧化物市场努力维持的稳势摇摇欲坠。小厂迫于周转不得已下调售价抢占有限需求空间,成交低价一路下滑,截至7月27日,氧化镨钕成交价区间为32万元/吨~32.5万元/吨,氧化镝成交价在114万元/吨~114.5万元/吨之间,金属级氧化铽成交价在288万元/吨~295万元/吨之间。为稳定挺价并赚取差额利润,大型分离厂本周开始扫货低价氧化物,但随着成交价的不断下滑,采购范围和力度趋向减少。
市场期盼着利好,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带动扭转的希望,周一(7月23日,下同)收储座谈会的信息,让市场上开始活跃着收储传闻,但收效甚微,提振时间极短,以氧化镨钕为例,周一下午价格小幅上涨2000元/吨,但于周三(7月25日)快速回归常态。另外环保首轮督察的二次回头看工作即将到来,提振的看点开始转向上游应对环保可能出现的缩产,但就目前而言北方尚未传出任何环保减产消息,且理性分析,自去年始经过两次环保整改,稀土上游可削减的产能空间越来越小,预计下次环保动作对市场提振不会达到较好的预期,效果较之前偏弱。
市场平静的表面显露着疲态,但水面下暗藏压抑已久的隐忍。下游长期的刚需采购其备货库存渐已空虚,只待一个明确的信号,一个上扬的苗头,于价格抄底时集中补充,届时的爆发会短期内扭转买家市场。但这样的信号何时到来,是否信号会源于环保,以及提振的力度均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7月30日,自然资源部、工信部下达2018年度稀土矿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2018年度全国稀土矿(稀土氧化物REO)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2万吨。其中,离子型(以中重稀土为主)稀土矿指标19150吨,岩矿型(轻)稀土矿指标100850吨。 梳理发现,2018年稀土开采总量比去年增加1.5万吨。业内人士表示,提高开采指标是为了适应企业诉求,企业普遍反映指标不够用。 锂离子型稀土矿方面,2018年江西开采量为8500吨、湖南为1800吨、云南为150吨,比去年分别减少500吨、200吨、50吨;福建和广东开采量分别为3500吨、2700吨,比去年分别增长1500吨和500吨。轻稀土矿方面,2018年内蒙古、山东和四川开采量分别为69250吨、3600吨、28000吨,比去年分别增长9750吨、1000吨和3000吨。 2017年全国稀土矿(稀土氧化物REO)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0.5万吨。其中,离子型稀土矿指标17900吨,岩矿型(轻)稀土矿指标871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