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以来,煤化工命运多舛。先是国家能源局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政策给了煤化工兜头一盆冷水,后煤化工环保问题又被屡屡曝光,而2014 年11 月27 日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断崖式下跌,更使煤化工的前景备受争议。在这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中国是否应继续发展煤化工,怎样发展煤化工,再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记者专访了我国能源化工专家、长期从事石油化工、煤化工战略研究与新技术开发的上海新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保平,就中国煤化工的定位与前景与其进行了深入探讨。
发展煤化工的理由未变
记者:谁也没想到,全世界的宠儿石油会持续走熊。有人甚至断言,今后油价将会长期低位徘徊。这令人们对煤化工在与石油化工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产生怀疑,业界因此对煤化工的前景也产生担忧。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韩保平:近几年,每当煤炭价格或国际石油价格发生剧烈波动时,总有人对煤化工的前景开始动摇和质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没弄明白或者说忘记了中国发展煤化工的背景和理由:
一是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并未因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而改变——中国既未复制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奇迹,实现油气基本自给,也未使非化石能源消费量提升到足以撼动化石能源的地位。中国目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仍需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庞大的消费需求。国际油价的下跌,只会减少中国进口油气资源的成本,却无法改变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甚至继续攀升的现状,中国的能源安全依然会遭遇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威胁和挑战,发展煤化工的战略基础依然存在。
二是石油价格的下跌固然会降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成本,但煤炭价格自2012年5 月已经提前大幅下跌,同样降低了煤化工企业生产成本。目前的石油价格下跌,只是缩小了煤化工相比石油化工的成本优势,压缩了煤化工的盈利空间,并未导致煤化工全面亏损,或者说煤化工并未处于绝对劣势。况且,同所有商品一样,石油价格的涨跌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外在表现,是阶段性的。如果因当前石油价格跌了、煤化工优势减弱了就放弃煤化工,那么,一旦石油价格上涨了,再上马煤化工项目岂不错过最佳机遇期?要知道,一个现代煤化工项目,从筹建到建成投产,少说也得3 至5 年,谁又能断定三五年后石油价格还会继续下跌或处于让煤化工无力抗衡的价位?
记者:那您是认为应借油价下跌之机大规模发展煤化工?
韩保平:当然不是!国家已经将煤化工的地位定义为石油化工的补充,那么,只要中国有能力搞到油气资源,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或者能廉价地获得其他更清洁的能源或资源,就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消耗,压缩煤化工规模。毕竟,作为高碳能源的代表,煤炭资源不仅是不可再生的,而且其开发使用过程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应借助油价下跌、煤化工竞争力下降、地方政府及企业对煤化工投资热情减弱之机,加快煤化工行业结构调整,科学组织和引导社会力量,集中攻克制约煤炭高效清洁转化的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难题,完善和优化现代煤化工技术工艺,为现代煤化工未来健康发展做好充足的技术与工艺储备。
不要奢望挑战石油化工
记者:最后再回到宏观层面。作为长期从事煤化工与石油化工战略研究与新技术开发的专家,您对煤化工行业有何建议?
韩保平:还是开头说的,要明确煤化工的定位。煤化工只能是油气化工的补充,是贫油少气的中国为发展经济、保障能源安全的无奈之举。因此,只要还有油气资源可用,中国就绝不能大规模发展煤化工。煤化工不要幻想排挤石油化工甚至完全替代油气化工。你想,目前石油化工装置资产上万亿元,而且和煤化工一样,大多为国有资产,若煤化工规模过大,甚至威胁到石油化工企业的生存,倒逼他们与煤化工企业打价格战,那对国家来讲,将是一个多输的局面。更何况,煤化工固有的能耗水耗高、污染重、投资强度大等问题尚未解决,盲目扩大规模将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这个“高”煤化工是不成的。
但煤化工也不能“低”就——就满足于凑合着当个补充。要树立煤化工与石油化工殊途同归、机理相似、相互补充、包容发展的理念。在集中精力攻克前面提到的束缚煤化工健康发展的六大难题的同时,重点开发弥补石油结构特性不足的煤化工技术或产品,实现与石油化工互补发展,比如煤焦油基石脑油制芳烃工艺、煤基油品生产高端航空燃料、润滑油基础油或特种蜡工艺,以及煤化工与石油化工耦合工艺等。有自己的独门绝技,煤化工的地位就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