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的债券,被违约未兑付逾8个月;发放的贷款,也不能归还本息——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939.SH/00939.HK,下称建设银行或建行),终于出手了。
腾讯财经从数个消息源获悉,建设银行近日向法院起诉,查封了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川煤集团或川煤)包括其总部大楼在内的部分资产。
截至2017年6月底,川煤集团总负债368.99亿元,负债率高达91.99%,已几近资不抵债的边缘。在银行贷款之外,川煤集团自2016年6月迄今,业已发生四起债券违约事件,累计未兑付债券本金25亿元;而从2017年9月27日至2018年10月13日,其还有5笔债券,总计本金22.5亿元,需要偿付。
有市场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尽管川煤集团在2017年一、二季度,实现了日常经营的“扭亏为盈”,但其债务清偿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川煤集团董事长景宏年也在内部坦陈,“(川煤)盈利基础太脆弱”。
在展望尚不乐观的未来之际,我们也试图回顾川煤近五年来的“债务史”,这或许同样值得市场各方更多思考。
曾经“香饽饽” 机构争相贷款及发债
成立于2005年8月的川煤集团,为四川省国资委所辖全资国有企业,注册资本30亿元,现拥有员工约4.7万人,截至2016年年底,总资产392.60亿元。
“川煤集团成立的初衷之一,就是提高四川省的煤炭资源‘国有控制力’,为此在几个大的国有煤矿,包括矿务局的基础上,合并而来。后来,又利用全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机会,兼并了更多的煤矿企业。”
一位熟悉川煤集团的四川商界人士对腾讯财经介绍。
在银行、券商等机构眼中,川煤集团一度是众人争抢的“香饽饽”。
一家国有大银行的管理层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考虑到川煤集团在四川省的行业垄断地位,前些年煤炭价格的高企,以及川煤的“国有身份”等因素,“大家争着给它贷款、发债,一来是川煤用的资金量大,有利可图;二来它是省国企,不担心还不了贷款、还不了债。”
“开始时给川煤的贷款,都不用抵押,直接信用贷;利率,给到当时能给的最优惠的价格,比如下调基准利率几个点”,另一位与川煤集团有业务交集的四川当地银行人士,也这样告诉腾讯财经。
连亏5年 川煤频繁发债
从2011年末2012年初,煤炭价格开始持续下滑,至2015年末2016年初,跌入谷底。
原本各大机构眼中的“香饽饽”——川煤集团,也开始每况愈下。
其历年财报显示:2012年,川煤集团“转盈为亏”,当年净亏损0.24亿元;此后2013年至2016年,亏损逐步扩大,分别达到2.70亿元、7.16亿元、14.14亿元、15.67亿元。川煤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也持续上升,从2012年的77.77%,飙升至2016年的92.22%。
川煤开始在债权市场大量发债。
在2013年至2015年,川煤集团共发行6支债券,共计本金44亿元,期限从1年,到3年不等。
“起初川煤发债时,我们挺踊跃的,把总行搬来公关,才获得承销权”,上述与川煤集团有业务交集的四川当地银行人士,告诉腾讯财经,“因为开始时,没想到它会亏得那样厉害;同时也是对它省国企的身份有信心”。
在承销商之外,投资者的认购热情也不小,机构投资者,有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0030.SH/06030.HK)、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818.SH/06818.HK)、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还有部分公募债,吸引了普通公众投资者。
建行在2013年12月,承销了川煤的“13川煤炭PPN001”,规模10亿元,期限为三年,票面利率7.5%。
有趣的是,这笔债券的购买者,也是建行本身,“他们用自有资金买了这笔债,等于是自销自购”。有接近交易的人士向腾讯财经介绍。
同样应该指出的是,对川煤集团及发行债券进行评级的机构,如成立于1992年的中国国内老牌信用评级机构——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即使在川煤集团持续大幅度亏损的2015年,仍然给川煤集团及其发行的债券,均做出了AA的评级。
对发债主体做出的AA评级,意指发债主体“短期债务的支付能力和长期债务的偿还能力很强;经营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不确定因素对经营与发展的影响很小”;而对于债券做出的AA评级,代表“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违约风险很低。”
借新还旧 暂解两次危机
2015年末2016年初,煤炭价格跌入了谷底;川煤的亏损进一步放大。几乎难以避免的是,川煤集团的债券,开始违约了。
2016年6月15日,川煤集团发行的一年期10亿元短期融资券,“15川煤炭CP001”,到期未能偿付。
这是近年来中国内地第一起煤炭行业的债券违约,也是四川省第一起国企债券的违约。
同年6月21日,该笔债券的主承销商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1211.SH/02611.HK,下称国泰君安)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328.SH/03328.HK,下称交通银行或交行),主持召集了债券持有人会议。这10亿元债券的持有人,共为 14 家机构。
会议上,这些机构提出了“有权向川煤集团提起诉讼,包括追讨积欠的债券本息、违约金,以及向法院申请川煤集团进入破产程序”,“不进行债券股,不逃废债,保证本息兑付”等5项要求。
同年6月30日,川煤集团作出答复,承诺“不逃废债,(同时)将依靠政府支持,努力筹措资金,尽力兑付本息”。
同年7月27日,也就是债券违约42天之后,川煤集团宣布,“经公司和各方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当天全额拨付了“15川煤炭CP001”的本金、利息10.572亿元,同时还拨付了932万余元的违约金。
持续亏损的川煤,从哪里得到的钱?
有接近交易的人士告诉腾讯财经,这些资金是由该笔债券的联席主承销商——交通银行,联合其他3家银行,发放贷款给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川投集团”),然后川投集团再通过银行,以委托贷款的方式,将资金借给了川煤集团。
川煤集团与川投集团,均为四川省国资委所属全资企业;川投集团现任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刘国强,在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为四川省国资委的主任兼党委书记。
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次债务违约之前,川煤集团还曾有一笔在2016年2月到期的10亿元中期票据——“11川煤炭MTN1”,险些难以兑付。最终,同样以获得委托贷款的方式,暂时得以解决。
当时,具体发放这笔贷款的银行,就是“11川煤炭MTN1”的承销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288.SH/01288.HK,下称农业银行或农行),其贷款10亿元给四川省另一家省属国企——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川能集团);然后,川能集团再通过农业银行,发放10亿元委托贷款给了川煤集团。
川煤债券 已连续违约四次
建行的运气,可就不如它的同行。
2016年12月25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至12月26日),其所承销的“13川煤炭PPN001”到期,应付本息,共计10.745亿元。
2016年12月26日,川煤集团向建行定向披露《四川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第一期非公开定向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未按期兑付本息的公告》,表示“13川煤炭PPN001”不能按期足额偿还,构成实质性违约。
同日,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市场协会向川煤集团发出《业务提示函》,提出川煤应该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多渠道筹措偿付资金等要求。
20天后,也就是2017年1月16日,川煤集团才将这次违约的情况,对外公开披露。
然而,此后这笔债券的处置,并无更多进展。
4个月后,也即2017年5月15日,川煤集团一笔5亿元的中期票据——“12川煤炭MTN1”到期。
川煤集团无法兑付5亿元本金,只能支付2970万元的利息款。
“12川煤炭MTN1”发行于2012年5月11日,期限为5年,固定票面利率5.94%,承销商为农业银行。
4天后,也即2017年5月19日,由交通银行承销的“14川煤炭PPN001”到期,总计10.765亿元本息未能兑付。
“14川煤炭PPN001”发行于2014年5月,期限三年,票面利率7.65%。
至此,从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川煤集团的债券已经连续四次违约了。
处置原则:谁承销、谁负责?
为什么后三笔债券不能参照先例,也进行类似的“借新还旧”呢?
“这跟四川当地政府的态度关系比较大,他们积极,协调力度大,这些事(债券)就比较好解决;他们不积极,就不好办了。”一位参与上述债券处置的银行界人士告诉腾讯财经。
2016年12月2日,四川省政府金融办,下发《关于商请支持化解川煤集团债务风险的函》,商请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的四川省分行,以及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166.SH,下称兴业银行)成都分行、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02016.HK)成都分行,就川煤的债务问题,向各自总行汇报沟通,争取“对川煤集团给予更大的理解和支持”。
“政府要求我们不抽贷,我们是这样做的。在此之外,我们现在给川煤的贷款利率,已经比我们的资金成本还要低,这是我们在赔本维系川煤的生存。”当地一家国有银行的人士告诉腾讯财经。
而前述参与债券处置的银行界人士亦称,“就川煤的问题,四川省召集我们开过很多次会议,省上确定的处置原则之一是——‘谁承销谁负责’,这写进了会议纪要。实际从法理层面讲,我们只是承销人,挣到的承销费也就千把万,也没有法律意义上的责任,来进行‘刚性兑付’。”
一般而言,债券的债券承销费率,通常是债券本金的0.3%-1.5%。
这位人士介绍说,之所以2016年2月,农行承销的10亿元“11川煤炭MTN1”,以及当年6月交通银行与国泰君安联合承销的10亿元“15川煤炭CP001”,能够最终兑付,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四川省政府与农行、交行各自总行的大力支持。
“说白了,也就是四川省愿意把更有实力,效益也不错的川投集团、川能集团拿出来,与川煤共同承担这些债务风险。”
此外,四川银监局牵头,还组织多家银行成立了川煤的债委会,主任单位为给予川煤贷款及贷款余额最多的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398.SH/01398.HK),副主任单位包括农行等。
“四川省也提议,各银行出资共同成立一支川煤转型发展基金,但由于要求银行出资几十亿元,作为优先级资金;川煤只出大概2亿元,做劣后级资金;同时四川省财政不出资配套,等于把大部分压力传导到银行身上,所以多数银行都没有同意。”一位接近川煤集团的人士告诉腾讯财经。
积极“自救” 盈利基础太脆弱
而债权人方面,2017年6月2日,“12 川煤炭MTN1”票据的持有人在成都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持有这支债券的15家机构,有12家出席,“非四川本地的那些机构,要求更鲜明强烈一些。会上提出了要求川煤承诺,对本期中票不逃废债务,采用一切合法手段保证本息兑付,并尽快明确兑付方案”。一位参会人员告诉腾讯财经。
这次债权人会议的决议公告还提出,“债券持有人有权单独或联合向川煤集团发起诉讼,要求其清偿所欠债券的本金,以及逾期所产生的按原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有机构代表对腾讯财经表示,“近期,我们又提出要求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现在谈论何时川煤可以还债,我们真一点底都没有。”
亦有数位知情者介绍,建行已然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查封了包括川煤集团总部大楼在内的部分资产。
对此,腾讯财经自2017年8月16日开始,多次联系建行及川煤集团请求置评,但至8月29日,未获回复。
不过,除了希望获得政府更多的帮助之外,川煤集团也在积极努力“自救”,且情况似乎慢慢好转。
“淘汰落后产能,2016年关闭了9对矿井,今年计划再关闭5对矿井;人员下岗分流,2016年,川煤分流了7300余人。原来最多时,他们有六、七万,后来减少到五万左右,现在对外公布的人数是四万七千人。”一位熟悉川煤集团的四川商界人士告诉腾讯财经。
更重要的是,煤炭价格从2016年年初的低谷,逐步复苏了。
2017年一季度,川煤营业收入30.08亿元,同比增长81.19%;净利润扭亏为盈,为0.40亿元;第二季度,营业收入扩大到34.80亿元,但净利润缩小至0.30亿元。
对此,川煤集团董事长景宏年,在该公司内部会议上,如此表态,“目前,川煤的现状是实现扭亏,但尚未脱困,解困脱困任重道远”,而尚未脱困的标志有四:“欠债过多;资产负债率过高;转型发展项目或初具雏形,或还在谋划,未形成支撑;盈利基础太脆弱。”
“川煤欠的这些债,最终解决需要时间,而且这个时间,至少是以年为单位计算。虽然有不少人,包括债权人提议,要对川煤集团进行破产清算。我个人觉得,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小,毕竟它是经济大省四川省的大国企,而且还有四万多员工。”
一位参与川煤集团债务处置工作的人士,这样对腾讯财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