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六月的崇礼,空气清新,景色优美,鲜花芬芳,习习的凉风透着无尽的舒爽。在地质工作服务地方(张家口)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近20位国内院士专家、学者和业内领军人物聚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双碳”背景下资源产业格局演化、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张家口地区各类资源发展现状以及合理开发等议题,交流碰撞,为我国地矿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矿产资源安全关乎国家安全
矿产资源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现代化建设。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确保粮食能源安全,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表示,为保障自身经济发展所需矿产资源的安全供给,美欧等国纷纷制定和发布战略性及关键矿产清单,确保其资源安全供给。当前,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全球能源安全不确定性将依然存在。
他表示,我国矿产资源全球“三个第一”(全球第一消费大国、全球第一生产大国、全球第一进口大国)没有改变。资源安全供应“三个短板”没有改观,即重要矿产国内供应能力低,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境外资源来源地集中度高,供应风险大;资源输运通道受制于人,安全缺乏保障。现代化建设“三个短板”对资源需求依然强劲,工业化后期+现代化建设期,大宗矿产消费峰值期与关键矿产消费快速增长期叠加,重要矿产资源需求将会维持一段时间的高位运行,比如,铁矿石、铬、铜和锌2035年累计需求分别是我国2020年探明保有储量的2.5倍、100倍、7.4倍和3.2倍,铂族金属和铌钽2035年累计需求分别是我国2020年探明保有储量的21倍和至少10倍。未来,我国资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侯增谦建议,一是科学制定国家中长期战略性矿产资源战略。加强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研究;建立国家层面的资源安全统筹协调机制;强化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构筑关键矿产供应链、产业链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资源安全预警常态化机制。二是持续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半官方性质的能源资源产业联合组织;设立矿产资源领域重大国际合作专项;努力提升能源资源输能力和运通道安全。三是加强矿产勘查与科研投入,夯实国内资源基础。四是调整矿业政策,改善矿业环境,提升国内自主供应水平。
研讨会现场 本报记者 马晓敏 摄
气候变化重塑资源产业需求新格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陈其慎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将重塑全球资源产业与需求格局,全球经济从“燃料驱动”向“材料驱动”转化。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将对未来20年的矿产需求产生深远影响,到2040年,来自清洁能源技术的矿产资源需求较2020年将增长4倍。
陈其慎表示,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国家,也是第一大矿产资源消费国,铁、铜、锂等多种战略性矿产消费量占世界比例超过50%。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我国将面临能源、电力、产业、技术等的多重迭代,进而带动矿产资源消费的迭代。
一是能源与电力迭代,2040年前后,我国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消费有望首次超过化石能源,2030年前后新能源发电量有望超过化石能源。二是产业的迭代,新能源相关产业将逐步迭代传统产业,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等产业将高速发展。例如,2030年新能源汽车将迭代传统燃油汽车成为汽车生产主体。三是电池技术的迭代,汽车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将由以液态锂电池为主向全固态锂电池、燃料电池、钠电池、镁电池等并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转变。四是矿产资源需求的迭代,我国铁、锰等基础原料矿产需求已步入平台期;2040年铜、铝等需求受电动化、轻量化拉动,将分别增长至2020年的1.2倍和1.6倍左右;锂、钴、镍等新能源矿产需求高速增长,2040年需求将分别增长至2020年的11倍、3倍、2倍左右。
陈其慎表示,面对新发展形势,我国国内矿产资源供应难以满足需求,近2/3战略性矿产高度依赖进口,如我国石油、铁、铜、钴、镍等矿产高度紧缺,资源储量少,找矿难度大,对外依存度超过70%。我国面临找矿勘查投入不足、增储压力大,矿业开发制约因素多、矿山产能提高难度大等问题,资源保障压力大。
基于此,陈其慎建议,在找矿勘查方面,要加快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基础地质调查投入,加强紧缺性战略矿产勘查,加大矿业政策供给。在矿山生产方面,要动态开展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一是梳理现有生产矿山保有资源储量、生产能力、外部开发条件,优选一批具备扩产条件的矿山,推动一批生产矿山扩能;二是梳理具备开发条件的大中型停产矿山;三是开展未利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推动形成采矿权,新建一批矿山产能。在资源储备方面,要大幅提高矿产品储备规模,建成矿山产能储备体系,推进实施矿产地储备工程。在海外供应方面,要尽快形成多元化进口格局,提升矿产资源进口多元化水平。
奋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表示,以战略思维谋划全局,围绕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充分发挥地质队伍找矿主力军作用,坚定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决心和信心。
汪民表示,对于砂石骨料供应一度紧张的情况,相信很多人记忆犹新。砂石骨料每年的用量将近200亿吨,主要来自矿产开采,是矿产资源用量最大的一个行业,也是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难以替代的重要基础材料。前几年由于砂石骨料供应,受到运输半径的限制,导致许多项目落不了地,开不了工,这还是一种极为普通的矿产。
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绝不能受传统认识的禁锢。对一个地区而言,不能轻易得出有矿无矿结论,更不能轻易地放弃地质找矿。目前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经全面启动,各地都在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要努力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坚实可靠的资源保障。
推进地质找矿必须充分发挥地质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好探矿人的积极性,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找矿新发现。推进地质找矿,涉及理论、技术、资料、经验、资本、人才等一系列问题,要加强制度创新,完善运行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着力激发找矿和矿业开发的活力。
推进地质找矿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随着找矿难度增大,迫切需要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众多老矿区深部和外围往往存在很好的找矿前景,除了机制创新,政策支持,还存在诸多的理论和技术方法难题。面对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现实情况,要以老带新,老中青结合,为地质找矿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大力开展跨学科多兵种集中攻关。
此外,还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把“金钥匙”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表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人们在矿业开发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扰动,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何科学地破解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武强看来,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矿业发展是解决这对矛盾的一把“金钥匙”。
他提到,目前我国共有1200余家矿山企业被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2020年12月11日,自然资源部首次公布了50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名单,标志着我国从点状的绿色矿山建设逐渐走向了面状的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但是,这些绿色矿山数量占全国矿山总数不到3%。
武强表示,一是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系统化思维。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进一步健全绿色矿业发展工作机制。二是完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目前,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主要还是以自然资源部门系统的指标体系为主,还应综合评价矿山的生产安全、职业健康、资源回收和开发效益等指标,这些指标体系需要多部门共同建立。三是释放绿色矿山政策潜力。完善激励约束政策,推动矿业绿色低碳转型。鼓励矿山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自身建设绿色矿山的内生动力。对已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的矿山企业,建议在矿业用地、资源配置、产能转换与释放、金融扶持、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绿色矿山债券等方面给予必要的配套激励政策。构建矿产品完全成本体系,运用绿色矿山建设的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和模型,根据绿色矿山建设采用的新技术的经济效益计算成果,定量评价绿色矿山建设所取得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增强矿山企业主动建设绿色矿山的积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表示,截至2023年,张家口共发现矿产资源97种,占河北省已发现矿种的63.8%。为此,要实现张家口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摸清资源家底,优化产业布局,制定行业标准,多部门联动扫除法律和政策障碍,激发企业活力等方面制定宏观政策。创建勘查、开采、选矿、冶炼、综合利用、生态修复创新中心,推广绿色技术。要在建立矿山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
地质工作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地质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张家口既是北京水源涵养功能区,又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该地矿产资源丰富,发现矿产97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57种,煤、铁、金等12种矿产储量居河北省前列;地热资源丰富,可开采地热资源分布较广泛,赤城温泉、阳原温泉、怀来温泉在我国北方颇有名气;能源资源丰富,风能可开发量达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可开发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是全国唯一由国务院批复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生态资源丰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5个、国家级湿地自然公园8个,森林覆盖率达到50%……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在作新时代地质工作服务张家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主题报告时表示,根据张家口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特点,需要做的地质工作很多,包括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勘查,矿山开发以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防沙、治沙,湖泊、湿地的修复等。
一是要加强非化石能源矿产调查和开发研究。根据报道,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401亿吨,其中86%来自化石能源,这就包括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利用。因此从长远考虑,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优化环境的关键是加强非化石能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并且我们要推动煤炭等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二是要加强对农业地质的调查研究,土壤和地下水中都含有各种有益和有害的化学元素,查明其中的化学元素种类及分布状况,不仅对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发展特色农业,助力农村振兴十分重要,而且对于防范地方疾病,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是开展城市地质调查研究。张家口是河北省西北部的重镇,山、水、林、田、湖、草、沙齐全,是北京的“后花园”,是避暑和滑雪的胜地。加强城市地质工作,是张家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开展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调查研究,并且进行资料收集、成果集成,编制研究出相应的调查研究报告等。此外,建议在张家口大力发展地学旅游。实践表明,建立国家和世界地质公园,大力发展地学旅游,不仅可以保护地质遗迹,优化生态环境,而且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推进乡村振兴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