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26日),202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开幕。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我国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完成全国历史遗留矿山核查,部署实施了“十四五”第一批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了 “十四五”矿山生态修复规划,特别是加强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建设历史遗留矿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支持福建、四川、宁夏、河北、湖南等矿产资源集中开发区以及生态区位重要生态问题突出地区实施11个示范项目,预计完成治理面积1.49万公顷。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战略规划处处长 余海洋:完成了全国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基本查清了由政府承担治理责任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情况,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历史遗留矿山数据库,为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实施生态修复治理提供支撑。联合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指导沿黄河9省区实施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调查评价,统一工作地图和技术标准,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记者了解到,各地出台了专项规划、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截至2022年底,共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100多家。
此外,自然资源部还明确,在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过程中,各类找矿区域要与生态保护红线充分衔接,勘查矿种更加突出清洁能源和战略性新兴资源,持续推进绿色勘查,最大限度减少找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