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网站!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矿业动态 > 绿色矿山
飞翔,尚需插上创新的翅膀 ——从技术视角看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前景
日期:2023-11-22  浏览量:830  文字:【 】【加粗】【高亮】【还原

 矿山岩质高陡边坡治理技术,高原高寒地区生态环境修复中地形重塑、土壤重构、冻土层修复、植被恢复与水系连通系列生态地质层修复技术,资源枯竭矿区土地再利用与生态修复技术,侏罗纪煤田浅表生态含水层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打开自然资源部11月16日公示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第一批),一项项适用于不同条件的技术展现在记者眼前。经初步梳理发现,在31项技术中,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的技术占到1/3多(11项)。

     科学系统地进行矿山生态修复,除了需要资金,还需要多种、大量的关键技术。上述技术有望为今后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插上翅膀。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一文中指出,“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平衡。”同时,他指出,“我们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人工修复需要借助自然的力量,而自然恢复也需要发挥人的作用,二者相互促进。对于已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来说,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都是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治理手段,要根据生态治理的紧迫性和适宜性,因地、因时地加以综合运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已成为矿业行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领域和抓手之一。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等多项政策,全面部署和推进相关工作。我国各地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

     前不久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3)》显示,自然资源部印发《“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行动计划》,开展全国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加强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部署实施“十四五”第一批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宁夏黄河上游风沙区(中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通过采坑回填、地形重塑等治理手段,有效消除了治理区内潜在地质灾害威胁,改善了治理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福建龙岩市永定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坚持摸清家底,分类修复,在同一块区域设计出针对不同采矿区域地形特点的治理方案……实践充分证明,对生态受损严重、依靠自身难以恢复的区域,需要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措施,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同样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生态损伤科学诊断、生态修复规划、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构建等多种技术的创新,涉及调查、评价、规划、监测、保护与综合治理等方方面面。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3)》显示,自然资源部发布《矿山环境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及5个分矿种专则,指导和规范各地实施矿山生态修复。组织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相关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研究等,不断提升矿山生态修复科技水平。“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规程”已被列入《2023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进行研究制定的197项行业标准之一。

     矿山生态修复的路还很长,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创新的步伐需要继续加大。业内专家认为,要依托行业协会等的理论和技术力量,研究制定不同修复模式下的技术框架体系。同时,要利用信息技术对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效果进行动态跟踪分析,及时反馈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前景光明,未来可期。(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绿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