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贺兰山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是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三区四带”的重要组成单元,可削弱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挡腾格里沙漠东移、乌兰布和沙漠南下及毛乌素沙地西进,保障黄河安澜,成就了“塞北江南”银川平原,被宁夏人民亲切地称为“父亲山”。
贺兰山蕴藏有丰富的煤炭、矿石等矿产资源和多样的森林、荒漠、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生态资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中心。贺兰山东麓作为我国“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全国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和“三线”建设的重要布局点, 宁夏第一吨煤、第一度电、第一炉钢均诞生于此。
(二)生态问题
在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释放资源“红利”的同时,贺兰山的自然生态环境也背负着“不能承受之重”。贺兰山矿山开采始于明清时期,由于历史上一度无序开采,顶峰时活动人员有10万余人,各类采矿权100多个,矿山企业遍地开花,致使贺兰山山体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矿坑矿渣遍布,沟道污水横流,煤尘漫天,机械轰鸣,对土壤、大气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急剧退化,生态系统严重受损。人类违法活动和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成为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
(三)工程实施情况
2017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勇气,铁腕打响贺兰山清理整治攻坚战和保护修复持久战,共完成治理面积146平方千米,完成治理点278个,关闭退出煤矿39家、非煤矿山61家、涉煤企业582家,退出煤炭产能约2000万吨。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功申报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要求,围绕贺兰山废弃矿山整治及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等8项工程17个重点领域,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8.51亿元,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污染与退化土地修复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森林草原植被恢复、机制体制创新能力建设等180个子项目。其中有矿山生态修复项目24个,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7.1亿元。
通过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贺兰山东麓生态质量实现系统提升,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筑牢了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建设。同时,为其他西部地区特别是资源枯竭城市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一)深挖症结,关闭退出矿山
2017年,宁夏针对贺兰山人类活动点多面广、利益纠葛错综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坚持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再野化”等国际前沿理念为指引,把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先导工程。全面实施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点退出治理,为贺兰山整体保护、系统修复扫清障碍。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同、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自然资源、林业草原、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配套出台财政补助、价款退还、职工安置、验收销号等政策制度。整治工作分两个阶段,首先对保护区内169处人类活动点实施清理整治,再对外围重点区域严重影响生态质量和功能的45处点位实施综合治理,依法关闭退出煤矿、非煤矿山和涉煤企业214家,拆除建筑物(构筑物)55万平方米,累计投入人力5.9万人次、机械4.1万台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平稳引导矿山企业关闭退出。
(二)对症下药,开展矿山修复
大磴沟渣台削坡、覆土、绿化前后高清卫星影像与无人机影像
大磴沟渣台削坡、覆土、绿化前后无人机影像
(三)封育保护,恢复生态系统
持续巩固矿山生态修复成果,充分发挥自然力量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一是全面实施封育保护,通过封山育林、退牧还林、种质资源归集、珍稀树种扩繁、低山水源保育等措施,保护水源涵养林及森林植被垂直带谱中的典型自然地段和典型自然景观,维护干旱山地自然生态系统。二是实施再野化生态保护修复方法,重建系统完整的食物链,采取移植驯化和组织培养等技术,对四合木等珍贵稀有植物资源及其生境进行保护,维护沙冬青、蒙古扁桃、野大豆等植物群落。建立完善野生动物监测等体制机制,引进雪豹等顶级捕食者,消除过牧等人类活动威胁以增加荒野程度。三是坚持把贺兰山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全力推进贺兰山国家公园建设,提请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贯通接续生态廊道,扩大生物栖息地,提升贺兰山生态服务功能。
(四)转型发展,释放生态红利
依托贺兰山东麓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贺兰山矿山生态修复成果和保护区外围保留的工矿遗址、工业遗产,探索实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模式,打造山上自然风光、文旅小镇、科普宣教、极限运动等旅游综合体;释放贺兰山生态修复综合效益,打造山前休闲康养、绿皮小火车等精品观光路线;持续释放生态红利,打造山下葡萄酒产业、硒有田园、工业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湿地公园等新业态,推动山地生态修复与平原高质量协同发展,蹚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生态功能稳步提升
保护区内关闭退出的83处矿山已依形就势恢复地形地貌,清理整治的53处工矿和农林牧设施彻底拆除,贺兰山国家公园建设全面启动,勘界立标基本完成。保护区全域实施封育保育,森林覆盖率增加0.2%,植被覆盖度增加5%,主要野生动物岩羊、马鹿等生物种群数量分别达到近5万只和3000头,活动范围不断扩延,生物多样性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柳条沟片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治理前后对比
红水泉子露头煤采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治理前后对比
(二)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贺兰山修复前后对比
风光旖旎的贺兰山
(三)生态效益不断凸显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
生态旅游点龙泉村
(来源:i自然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