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长江行】采矿区的逆袭之路:挖了“金山”还青山
中新网芜湖5月15日电(记者 孙悦)每逢刮风,这里的天空像是蒙上了一层“灰雾”;每逢下雨,这里90米深的大坑就会发生滑坡。这样的场景就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安徽姑山矿。而如今,当记者踏上这片土地,被眼前的景色惊艳。
绿树成荫,叠翠荡漾,水天一色,地毯绿裳。如今,当记者置身于安徽姑山矿业公司生态复垦基地,仿佛走进了树木的海洋。
姑山矿业公司生态复垦基地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镇,它在马鞍山、芜湖两市之间,东依大青山,西濒长江,南与芜湖市接壤,北临长江支流姑溪。
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自1954年以来,马钢集团在此开采,多年下来,为马鞍山市的经济带来巨大贡献,但是也给当地带来了环境污染。
曾经是个环境“毒瘤”
在复垦前,姑山矿是露天开采,无论是刮风下雨,附近的居民都叫苦不迭。由于当时采矿区没有植被,一刮风就扬尘四起,附近的居民区就像蒙上了一层“灰雾”。碰到下雨天,雨水夹着泥沙就冲到了农田和居民家里。
“这里以前是个90米深的大坑,一下雨,就会发生泥石流,脏乱差的环境总被附近的居民抱怨。” 马钢集团保卫科前科长王顺这样说。
废土地种出了希望
由于大范围的采矿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危害,姑山矿决定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几十位矿工开始填坑造林。
他们从采矿区两公里外取土,一点一点将土搬运到采矿区,仅填满坑,就花了他们5年的时间。经过大量实验,他们选择先种植果木和白杨。
“这个山看起来很容易,但是栽每棵树的时候很吃力。”王顺望着400亩的复垦地对记者说。
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他和矿友们从苗木催芽到成株,再到浇水除草,都要全程护理,每棵苗木几乎都是他们一手带大的。
为了完成复垦,他们选择住在现场,20多平米的平房内,有植树工具还有床,大家就挤在这么小的房间内,“现在想想,当时条件是真的艰苦。”王顺说。
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如今再看姑山矿区,这里已经看不到一点裸露的泥沙,绿意绵延数里,草木茂盛、鸟鸣虫飞、泽水蜿蜒。香樟、白杨等间隔种植,杨树、油桃、葡萄自给自足,矿工们还在这里养了鸡、鸭、鱼,供内部食堂。
“一切都是值得的!”望着这片满目苍翠的复垦地,记者能看到王顺的眼神里带着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