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苴铜矿床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城六苴镇,矿区主要矿床有:六苴矿床和凹地苴矿床。六苴矿床截止2015年末六苴矿床储量矿石量772.19万t。凹地苴矿床截止2015年末凹地苴矿床保有资源矿石量121.43万。矿区为中高山区地形,山岭沟壑纵横,森林植被覆盖率约为60%。矿区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绿色矿山建设成效如下:
(一)资源综合利用效果明显
1.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以奖代补项目顺利开展
企业长期以来紧紧围绕“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技术先进”的现代和谐企业思路,大力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
六苴矿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以奖代补项目2011年至2012年矿山开采回采率达到了88.2%和88.6%,分别比设计81.13%提高了7.07、7.47个百分点。
凹地苴矿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以奖代补项目获得500万元奖励资金。通过项目实施,2012年至2014年累计增加精矿含铜1576.19t,精矿含银3.91t,增加收入7160.06万元。
2.相关制度及标准使用初见成效
经过多年的生产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矿山生产经验,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制定了一批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独特的“三率”管控文化、求真务实的技术管理规范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为公司现有矿山矿产资源的合理、节约、综合开发利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效的提高了矿山资源利用率。
(二)科技创新成果硕然
楚雄矿业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管理工作,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走科技兴矿战略,不断加大科研项目投入,完善科技奖励机制,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不断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每年投入的科研费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2013年科技项目获得楚雄州人民政府三等奖;2014年三个科技项目分别获得楚雄州人民政府三等奖、中国有色金属矿业协会二等奖及中国有色金属矿业协会一等奖;2015年获得楚雄州人民政府三等奖。
此外,2012年-2013年楚雄矿冶分别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五项在选矿工艺方面的发明创造,已取得了其中的三项适用新型专利。
近年,通过大量科研项目的实施,六苴铜矿的科技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楚雄矿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结合楚雄矿冶实际情况,针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的理化建议、开展的小改小革、针对生产难题组织的技术攻关、试验研究有力的推进了楚雄矿冶的技术创新。
(三)节能减排方面取得进展
六苴铜矿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楚雄矿冶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矿山。通过大力实施节能技改项目,引进节能新产品,淘汰老式高耗能设备,继续推广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对高能耗、低效率的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或节能改造,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加强考核,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量化管理、细化指标考核体系。矿井全面推广绿色照明。 特别是变电站的改造及杨柳坡变电站的建设,改变了周边农村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周边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体现了相应的社会效益。
(四)环境保护政策贯彻实施
一是废水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二是废碴井下充填,保护矿山环境;三是六苴矿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100%得到了处理,降低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五)土地复垦工作全面落实
堆浸场场地植物措施面积为0.55hm2,撒播草地早熟禾33.0kg进行临时性植物恢复。建设了一个标准的简易露天运动场,造价约50万元。共覆土550m3。废石场植物措施面积为5.60hm2,其中北部废石场植物措施面积3.62hm2,南部废石场植物措施面积1.98hm2。种植了泡核桃1202株,火棘336.0kg,白花三叶草336.0kg。共覆土6061.6m3。
(六)人文建设开展新篇章
通过几代矿山人的不断努力,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三力”文化、“四求”精神和“六种特色文化”。永不言败的精神文化、勇于创新的产品文化、永争第一的人才文化、勇立潮头的党建文化、永远和谐的地矿文化、勇攀高峰的幸福文化。
稳定和谐是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楚雄矿冶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立足科学发展,积极支持地方社会事业的发展,坚持对矿山周边村组实施物质与文化“双援助”,公司成立15年来共出资2800余万元,参与地方社会事业建设和社会救助,较好的展示了负责任企业形象。 “社保院落建起党支部、楼道入驻党小组”工作获得中铝、云铜认可并表彰;在六苴铜矿建立地矿联合党委运行机制,被楚雄州评为“民族团结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