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消费晨报讯(记者马蓓报道)生态移民带来自然与人类的双赢,新疆艾比湖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正在得到恢复。今年,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项目启动3年后见成效,草情明显好转,胡杨苗也长出了嫩芽,大量野生动物回归。
记者了解到,艾比湖是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最大的湖泊,也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博尔塔拉河、精河、奎屯河的河水分别从西、南、东3个方向注入艾比湖。然而,由于周边土地开发和工农业用水,湖面从上世纪50年代的1200平方公里已经萎缩至如今的500平方公里左右,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影响到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克巴斯陶区域,这里植被曾经十分茂盛,但由于处在新疆知名风口——阿拉山口的主风道上,生态环境脆弱。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牧民迁至科克巴斯陶进行季节性放牧,并在此陆续建起临时居住点,到2015年前后常住人口达54户189人。
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项目启动3年见成效,草情明显好转,大量野生动物回归。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据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在牧民和牲畜进入这个大约25平方公里的区域后,挤占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牧民生活取暖需要每年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牲畜的啃食践踏使草木天然更新比较困难,呈退化趋势。
2015年,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申请了中央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资金2500万元人民币,正因牧民临时居住点处于艾比湖保护区缓冲区及核心区的交错地带,这里的牧民被纳入到生态移民计划。经过多方努力,艾比湖保护区生态移民安置工程历经两年终于完成。
截至2017年8月,最后一批12户牧民搬离保护区,其中50户161人已安置到阿拉山口市,全部纳入国家城市最低保障政策,享受就医、就学帮助,有意愿就业的,帮助提供就业岗位。其余牧民已全部迁回塔城地区。
据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牧民搬迁后,植被得以恢复,大量野生动物回归,生态移民效果初显。经观测,从保护区消失多年的金雕、黄爪隼、红隼、鹅喉羚、猞猁、马鹿等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在保护区内经常出没,鹅喉羚数量已达上百只。
对于这一点,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负责人布荣达拉感触最深。他说,艾比湖是博州生态环境的“保护伞”,是维持全州乃至整个新疆北部生态平衡的重要湿地。“这几年,我们通过人工增雨、拆迁企业等多种方式,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极大地保护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了水域面积。现在的艾比湖周边芦苇摇曳,百鸟飞翔。今后,我们将按照自治区重要指示,进一步统筹各方力量,群策群力,不断提升艾比湖环境治理能力,让这里的水更清,景更美。”布荣达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