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石场蝶变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省国土资源系统紧密围绕我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在砥砺奋进的五年里,全面深化国土资源改革工作,大力推进全省垦造水田,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落实环保督察整改,积极部署开展耕地保护、矿山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加速推进节约集约建设用地、三旧改造及不动产统一登记等项工作,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打击违法违规用地,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取得一定的成效。
矿山综合治理梅州客天下旅游产业园项目
近年来,梅州市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与相关产业发展融合推进,积极探索废弃矿山开发式治理模式。其中,梅州市客天下旅游产业园通过对废弃矿山资源进行开发式治理利用,实现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既达到了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目的,又实现了废弃矿山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治理前的棺材潭石场
梅江区三角镇东升村原有棺材潭石场和东升石场,位于梅州市区东南部,由于长期开采,山体植被遭破坏后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地貌破坏对自然景观造成很大影响。随着城市发展扩容,严重影响城市景观,成了城市的一道“伤疤”,不适宜继续开采,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两个石场实施关闭。
石场关闭后,由于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例如砍伐、毁林、毁草、山体挖掘、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造成山体裸露、土壤剥蚀、肥力减退,影响植物发育和有效供水,部分地区岩石暴露;
部分山体淤积泥沙,造成河道和排洪渠淤堵,山体丧失正常排洪、泄洪能力;
村民临时铺设且不合理的修筑山路、建养殖厂、挖掘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容易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科学规划,变废为新
为实施废弃矿山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改善城市周边生态环境,梅州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采取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把废弃石场纳入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科学规划,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由广东鸿艺集团对废弃矿山进行开发式治理利用。
通过采取山体修复、边坡加固、生物复绿等治理措施,利用废弃石场的峡谷山体地形,以开挖修整和填方的方式建设为现在规模的“人工谷地”,因地制宜规划建造具有客家民俗文化特色的亭台楼阁等景观建筑,目前已建设成为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客天下旅游产业园),其中棺材潭石场建设为客家小镇景区,东升石场建设为停车场。
“人工谷底”建设规模
▲“客家小镇”景区东坡的主坡区建设景观
客家小镇所在的“人工谷地”规模:
总长236.70m,入口处谷宽62.40m、路面高程122.10m
小镇前部和中部? 斜坡道路。两边为体现民俗文化的房屋建筑群,紧挨坡脚而建;
小镇后部? 平地小广场。宽度60.30m、高程135.10m,广场西为表演舞台,广场东为看台;
小镇末端? 养生客房和养生园水池。池底高程137.50m。
边坡建设:环绕东、西两边坡的第一级人工陡坎上建有环绕景区的行车道路;东侧边坡的主坡区为人工边坡,建有高架桥(连接行车道路)、景观建筑物(观音像、亭、阁、文化石)及登山小道、栈道、步梯(在建)等;东侧边坡的行车道路上方边坡为自然边坡,保持原始地貌,植被很发达。
“客家小镇”景区东坡的主坡区建设景观
小镇尾部陡坎建设:尾部陡坎的养生池上方是环形道路(路面高程169.80,高差32.30m),该道路下面的观景亭(牡丹亭)是“客家小镇”风景区终点的标志性建筑物。环形道路以南是“圣人谷”原生态休闲健身景区,其起点以人工湖坝为标志。
“客家小镇”景区“人工谷地”尾部终点标志(牡丹亭)
造林蓄水,综合治理
强化造林。在治理过程中,对遭破坏和污染的山体和土地,采取多层次、多类型的仿自然修复方案,采用强化造林治理,来改变水土流失面积集中、植被稀疏的特点。适地、适树、营养袋育苗,整地施肥,高密度、多层次造林,使荒山快速成林、快速覆盖。
修水建绿。同时,对于经科学分析后发现的已有不稳定边坡,造林不易成功的陡坡地,辅以培地埂,挖水平沟,修水平台地等工程强化措施。再配以绿化景观工程,进行美化。实现在解除山洪风险的同时对水体景观再造、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生态效益的跃升。
雨水收集&景观水体再利用。在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雨水收集,强化雨水滞、渗、蓄,加强水土保湿和排水防涝建设。雨水收集和景观水体再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作用,为干旱和紧急情况提供备用水源;节约自来水和减少水处理的成本,节约项目和城市能源。
该项目在建设中秉承了“绿色发展”的理念,环绕山体分层规划,最大限度维护原有山体地形地貌,采取科学的“生态恢复”再生方式,使原来遭严重生态破坏的的荒芜山岭变得郁郁葱葱,呈现出勃勃生机。
现在的客家小镇景观
经过治理开发,昔日荒芜的废弃石场变成了一道靓丽的景观,极大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成为粤东首屈一指的生态旅游地标,实现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边坡安全监测设施
旅游景区建成后,为确保客天下客家小镇高陡边坡安全,在专业技术单位评估的基础上,还加装了边坡安全监测设施。采取政府补助一点,企业出大头的方式,投资约200多万元,实施了客天下客家小镇边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
(客家小镇)监测点照片
该监测系统以山体(坡顶)表面位移、山(坡)体深部位移变化监测为主,辅以雨量和地下水位变化的监测,通过对监测资料和数据的及时处理,实现对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及时发现和处理。该预警项目的建设于2014年完成,为全市矿山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专业监测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的典范
梅州市客天下旅游产业园对废弃矿山进行开发式治理的成功模式,关键在于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科学规划,源于企业坚持生态保护的项目开发理念,将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层次的治理方法和有效的工程措施,把受损严重的自然生态环境修复完善,并实现了废弃矿山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成为梅州山区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