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庄煤矿1966年5月建成投产,设计能力90万吨/年,经过升级改造,2015年产量达到180万吨,机械化程度较高,是淮北矿业主力矿井之一。50年来,共生产优质原煤7000多万吨,上缴利税3亿多元。井田面积为32km2,工业储量6065万吨,可采储量1922万吨(不含"三下"压煤),煤种主要有焦煤、瘦煤、贫煤等,煤炭质量优良,用途广泛,既可作为炼焦用煤,也可作为动力燃料使用。杨庄煤矿是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先后被原煤炭部和安徽省授予"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一、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资源综合利用
杨庄煤矿坚持科学管理、科技创新,大力开展科技攻关、资源综合利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机构化水平,在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的同时,实现了“以矸换煤”,“出煤不见煤、产矸不见矸、涌水不排水”和“余热供暖”。
以矸换煤:杨庄矿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同研发了城下充填采煤技术,制定了“三下”采煤绿色开采方式,并实施了濉溪县城煤柱Ⅲ64采区大型建筑群下密实矸石充填综合机械化开采方案,用煤矸石直接充填工作面,实现“以矸换煤” ,全矿井可盘活呆滞煤量980 万t。
产矸不见矸:煤矸石及残次煤炭全部作为杨庄煤矸石电厂燃料,年用煤矸石量18万吨;矸石电厂的粉煤灰通过管道送到粉煤灰砖厂综合利用,年产矸石砖4000万块;煤渣由集团公司水泥厂用作水泥填料。杨庄煤矿煤矸石零堆放,全部进行综合利用。
出煤不见煤:杨庄矿建设容积9000吨圆筒仓储煤装置,使煤炭从产出到运输不暴露与外,不但改观了以前矿区煤尘满天飞、一摸满手黑的现象,还避免落地煤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矿区的环境。在杨庄工业广场,已经见不到煤炭。
涌水不排水:杨庄矿矿井水采取闭路循环方式。建设20000吨/天矿井水处理厂,3000吨供煤矸石电厂,6000吨供井下生产,2000吨作为绿化等中水,既能满足了自身生产需要,富裕的部分作为国家南湖湿地公园的补充用水。矿井水得到了100%的利用。
余热供暖:投入300多万元建立了热交换站,停止使用矿内四台6.5蒸吨的锅炉,利用煤矸石热电厂余热对工业广场供暖,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每年还节约自用煤和锅炉维护等费用约1232万元;投资3000多万元铺设供热管道,利用电厂余热,对杨庄煤矿周围五公里范围内单位进行集中供热,对口子酒厂、淮北选煤厂、铁路运输处等单位进行供暖,同时关闭自用燃煤锅炉82蒸吨。
二、大力开展环境治理与南湖公园建设
杨庄矿坚持环保优先,大力开展环境保护与治理,先后实施东风井噪声治理工程、工业广场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煤矿装车仓综合治理工程、工人村环境整治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工业广场治理工程,以及矿区绿化美化工程等,矿区环境明显改善。
尤其是杨庄矿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还不忘周边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杨庄矿以建设国家级绿色节能矿山为契机,按照市政统一规划,多方筹集资金,分步实施的办法,规划最终将把矿区北部塌陷区治理成国家南湖湿地公园和一流的矿山中湖公园,使其成为城市宜居区、水产养殖区、城市绿心公园休闲区。目前,南部塌陷区已经通过复垦整治改造成了南湖公园和鱼塘,其中公园水面4000亩、鱼塘600亩;新北谢庄塌陷区3600亩,通过国家复垦整治,塌陷地农作物亩产达800-900斤;洪庄塌陷区形成水面1000亩、精养鱼塘600亩、蔬菜大棚123个,成为全国文明村;乾隆湖塌陷区水面1400亩、鱼塘1000亩,其南部通过地方治理,已形成占地2000余亩的工业园。
同时,随着煤矿资源开采和塌陷区域的延伸,按照“边生产、边治理、成熟一块、治理一块”的原则,开展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使土地复垦率保持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