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透山铜矿座落在长白山西脉端,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境内西部,总占地面积366万平方米。是集采、选、冶炼为一体的大型有色金属矿山。2006年底资产总额6.8亿元、保有地质储量1050万吨、各类职工12675人。生产能力为:铜精矿含量8000吨、锌精矿含量1万吨、硫标量20万吨、粗铜含量1.5万吨、硫酸6.3万吨、金300公斤、银27吨。
2012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一、资源节约-残矿回收
研发了新的残矿回收方式:(1)对矿房间的矿壁,视安全情况用“人工充填法”回收;(2)对充填法或小中段法开采后剩余的顶底柱用“进路式充填法”进行回收。
对充填法采场和脉外布置耙道的留矿法空区,拉底层时就开始在底柱硬壳上铺钢筋,钢筋与上、下盘和采场两端的锚杆焊上,然后浇灌混凝土构成假底,假底之上实施常规方式充填即可,这样可全部回收与采场对应的同等面积的全部矿皮,一直采到假底全部揭露为止。
此次项目回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空场法矿房电耙道底板以上水平,至切割层水平,约六米高的底柱部分矿量,具体范围涵盖井下-467~-827m正在生产的各个中段。根据实际回收的安全情况,将上述六米高的底柱矿体分为“设计可回收部分(4m)”和“预计可回收部分(2m)”两部分。
本次计划对原传统的“残采”方法无法回收的永久损失电耙道水平的矿房底柱矿量进行更彻底的回收,使资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预计可使残采的回收率由原先的75%提高到90%以上,估算总计可多回收金属量:铜0.8万吨、锌1.0万吨、金156公斤、银8吨、硫20余万吨。
二、科技创新
开展深采有色金属矿山成矿模式及矿床数学化模型研究。构建出“深采有色金属矿山矿床数字化模型”创建三维定量资源评价与预测系统,提高矿产资源监控和预测能力。
开展深井重构应力场无废害高效采矿综合技术研究。构建先进的“微震监测系统”,创新并形成较完善的监测与预报综合技术;研究成果在依托矿山实现成功应用,监测定位精度在5米以内,灾害预报准确度大于75%;形成适合深采有色金属矿山条件的“无废开采综合技术”,采、选矿废水全部循环利用;依托矿山实现全尾砂充填,井下废石充填总体利用率达到100%;系统通风实现循环风流利10%以上。
开展铜锌矿石高效经济选矿技术和设备应用研究。红透山矿业公司选矿厂的回收率提高:铜提高到93%;金提高到54%;银提高到63%。
三、节能减排
对选矿厂原破碎设备进行改造。改造后碎矿粒度预计由-14mm降到-10mm,其单台球磨机生产能力将提高4t/h,磨矿单位能耗降低0.73kwh/t,年处理矿量59万吨,单位电价按0.8元/kwh计算,年节约电费34.46万元。二段磨矿细度由70%(-200目)提高到75%(-200目)。
采用国际先进的山特维克系列液压圆锥破碎机,该破碎机具有更高性能—更低运行成本,全面自动控制,易于操作和维护,高可靠性等优点,是破碎设备改造的首选。改造后碎矿粒度由-14mm降到-11mm,其单台球磨机生产能力提高4.1t/h,磨矿单位能耗降低0.75kwh/t。
绿色矿山建设,即是在矿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达到开采与利用的科学合理以及企业管理的规范性,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发展和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是正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更是推进社会进步的有力手段。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矿山企业要不断创新科学技术、改进生产流程,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及环境保护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