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马庄铁矿主要从加强领导、完善制度、资金保障、严格奖惩等方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一是组织到位,公司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领导小组,为绿色矿山创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措施到位,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各级领导根据分工落实计划,实现各项措施的无缝对接;三是资金到位,根据工程预算,累计投入了3.18亿元用于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四是考核到位,通过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做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和奖惩对称,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绿色矿山建设典型经验与成效
一、典型经验
1.矿山治水经验
如果采用疏干采矿的老方法,在马庄铁矿-100m水平疏干,水位可勉强降至-50m水平,若实现-350m水平疏干开采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企业自身探索了“坑下近矿体顶板灰岩注浆堵水新技术”,其治水经验是:自矿体下盘闪长岩体向矿体及上盘灰岩含水层施工探水孔,实施高压驱水注浆,使灰岩岩溶裂隙充塞、密实,将灰岩连接加固形成隔水层,使之形成约40m厚平行于矿体顶板的倾斜隔水帷幕,防止地下水进入采场。
“坑下近矿体顶板灰岩注浆堵水新技术”堵水率在95%以上;国内同类矿床传统地表注浆堵水率一般在60%左右。使用该技术矿床堵水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2.膏体充填采矿经验
在多年来工程实践中,总结的基本经验是:全部利用固体工业废料作为充填骨料,实现尾矿和其他生产废石的零排放;严格控制充填工艺,提高充填浓度和接顶充填率,增强充填质量,避免围岩冒落,提高矿床回采率,降低矿石贫化率和损失率;实施下向膏体胶结充填回采,以上分层的充填体作为下分层矿房的直接顶板,保证矿房顶板稳固不塌落。
(1)在工艺技术控制上,按照以下流程安排施工:选厂尾砂→浓缩→泵送至尾砂仓
胶固粉仓 卧式双轴搅拌机→立式强力搅拌机→充填泵→充填管路→采空区。
(2)下向膏体胶结充填回采:先采上分层矿房,再采下分层。开采下分层时,上分层的充填体是下分层矿房的直接顶板,其充填体强度、接顶充填率必须达到标准要求,保证不变形、不塌落,保证矿房作业人员的安全,同样也能保证地表不变形。
3.环境治理经验
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塌陷区和井下采空区治理上,马庄铁矿的主要经验是:地表利用物探技术做好井下采空区定位,利用历史遗留的尾矿库废渣作充填料,从地表钻孔充填原有采空区;同时,将历史遗留的碴子山废石全部充填塌陷区,上层进行覆土,恢复地貌生态。
二、主要成效
1.经济效益
(1)注浆堵水技术的应用,减少井下排水1万m3/日,每年节约排水费用360万元。
(2)矿床综合回收率提高到95%以上,节约资源了宝贵的铁矿石资源,延长了矿山寿命;经济价值低的矿石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贫化率从26%降低到9%,每年可节约选矿费用1030万元。
(3)原有尾矿库和碴子山停止使用,不再占用大片土地,每年可减少土地税费逾百万元。
2.环境效益
(1)在不挠动地下水环境的条件下注浆堵水,无须进行矿床疏干排水采矿,避免了地下水水位下降,也避免了相应的地质沉降和地面塌陷。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周边及区域地质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环境,节约了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2)膏体胶结充填技术,使尾砂及废石实现零排放,不再露天堆存污染环境,保护了地表地质环境、矿山及周边生态环境。
(3)原有塌陷区和井下采空区的治理,变成景观绿化带,恢复了地貌系统,保护了城区环境。
3.社会效益
(1)独有的注浆堵水技术有效控制了井下突水风险,解决了突水隐患,从根本上实现了安全生产;避免了地下水下降、地面沉降带来的耕地破坏、人口搬迁等不良社会影响。
(2)膏体胶结充填技术有效控制地质塌陷风险,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保护了矿区周围地质环境,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3)原有塌陷区和井下采空区的治理,使得被搁置多年的城区公路得以延伸建设,消除了影响居民出行安全的危险因素,维护了企地关系的和谐与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以“企地共建促和谐,互动共赢谋发展”为目标,开展以“共谋经济发展,共创和谐社会,共解热点难点,共育文明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企地共建活动。近年来,矿山积极弘扬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传统美德,有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地方的发展,先后投资近千万元,新修、改造村镇道路七条,约20多公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道路顺畅、环境优美的厂区及地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