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张国荣、谭强明、陈雪琦)初夏时节,走进宜昌市夷陵区“零碳货运走廊”昌磷路,黝黑发亮的沥青路面如丝带般延伸,沿路运输磷矿的货车络绎不绝。这条串联磷矿产业的“动力线”与沿线村镇的“民生路”,正悄然为货运司机与沿线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昌磷路寓意宜昌磷矿及磷化工产业繁荣昌盛,是夷陵区的重大交通项目。今年4月8日,“零碳货运走廊”昌磷路一期工程正式完工试通行。1个多月来,随着昌磷路运输沿线新能源重卡充电、换电网络进一步完善,5月新增新能源重卡20辆,累计达到232辆。相较于传统燃油重卡,电动车型日均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
“零碳货运走廊”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技术手段,使特定货运通道上的货物运输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或趋近于零排放的物流运输体系。昌磷路采用“清洁运输+绿色基建”系统性解决方案,并探索出磷矿“绿色开采-清洁运输-生态修复”的全周期模式,为全国矿业运输转型提供“宜昌方案”。
夷陵昌磷路起于东城试验区冷水口,止于鸦鹊岭镇梅店西侧,全长29.5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时速60公里,双向4车道,共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长12.3公里,起点与港窑路二期互通,终点直抵高铁宜昌北站。
夷陵区樟村坪镇磷矿储量超26亿吨,年外运磷矿石达500多万吨。此前,磷矿运输主要依托小鸦路,该路交通量增长至2.2万辆/日,其中大型货运车辆(含磷矿运输)达8000辆/日,急需新的路线。新修建的昌磷路通过“矿车-道路-能源”全链条绿色生态体系的构建,探索出破解矿产运输扬尘污染难题的创新路径。
作为湖北省首条绿电货运通道,昌磷路全线规划建设6个重卡换电中心、2个服务区以及2个维修中心,将大力推动该区新能源重卡逐步替代燃油货车,在降低磷矿运输成本的同时,减少大气环境污染。其中,岩花综合能源服务站配备6个充电桩与14个换电仓,每日可满足300车次充换电需求。
“路修好了,我们驾驶员安全行驶更有保障。”从事磷矿运输25年的司机吴远本,如今是融合电卡(宜昌)供应链有限公司车队队长,对昌磷路带来的变化感触颇深:“路面平实,其他车辆少,降低了车辆磨损,修理费也省了不少。运输时间缩短,一个月可以多跑10趟至15趟。”
数据显示,夷陵区目前共有磷矿运输车2353辆,每天约1500辆通行昌磷路,日均运输磷矿石3万吨。昌磷路建成后,磷矿运输车辆从宜昌北经由该线路抵达鸦鹊岭镇梅店西侧,再从梅店抵达猇亭云池港码头。驾驶员王敏高兴地说:“这条货运专用公路很安全,行驶在路上,放眼望去有种‘车在绿中行、景随路延伸’的感觉,开车心情很舒畅……”
如今,昌磷路已成为夷陵区主要的磷矿运输通道,助力了宜昌建设全国精细磷化中心。同时昌磷路也是连接鸦鹊岭、龙泉和小溪塔的横向第二通道,与小鸦路实现客货分离,促进夷陵区向东融入主城,加速宜昌主城交通路网由“半月”向“满月”蝶变。
昌磷路除了服务磷矿运输,还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带动沿线16个村庄建设发展。“以前运矿车排成长龙,灰尘飞扬,连窗户都不敢开。”居住在附近的村民胡兆勇说,“现在好啦,终于能呼吸清新空气了。”82岁的村民曾献英看到家乡如今的变化感慨万千:“从前满眼都是遮天蔽日的林子,新修的公路打开了山门,出行也更方便,坐车也不颠簸。”一旁的村民杜德秀也开心附和:“可不是嘛!儿子带我出门到城里,只要10分钟就到了。”
宜昌是“大国重器”三峡大坝所在地。昌磷路的诞生,源于宜昌对绿色发展的坚定承诺。昌磷路的投运,正是当地践行“共抓大保护”的长江生态战略的生动缩影。昌磷路作为宜昌打通绿色矿山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工程、连接夷陵矿区与周边工业园区的关键通道,在建设过程中创造性地将生态理念融入了每一寸路基。
项目建设坚持规模化固废利用、智能充换电网络和随建随绿修复的3个绿色发展理念。昌磷路全线规模化应用磷石膏制品,消纳工业固废3000吨,实现“变废为宝”;智能新能源电动重卡充换电站星罗棋布,构建起新能源电动重卡24小时续航保障体系;道路两侧同步开展生态修复,将货运通道打造成四季常绿的景观廊道。
当前,夷陵区磷矿运输车辆年消耗燃油超4600万升。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夷陵区分局总工程师胡玉波算了一笔环保账:“若全面实现新能源电动重卡替代,这条货运走廊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2.14 万吨、二氧化硫 157 吨。”相比传统水雾降尘、化学抑尘等末端治理手段,该工程通过“清洁运输+绿色基建”系统性解决方案,在源头破解污染难题的同时,降低了运输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益。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水中和表示,矿车扬尘污染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全国目前尚无成熟经验,夷陵区的湖北首条“零碳货运走廊”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将为我国加快复制推广全链条绿色运输新模式积累宝贵经验。
作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夷陵区持续推进产业前端升级。该区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唐盛鹏介绍,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区34个磷矿采矿权将压减为21个,全面淘汰“三高”产能及落后工艺,推广应用“光电选矿”等智能化绿色开采技术,形成“绿色开采-清洁运输-生态修复”的全周期发展模式。
站在三峡大坝远眺,长江碧波荡漾,两岸青山如黛。昌磷路上,一辆辆新能源电动重卡正载着“绿色希望”驶向更宽阔的远方。随着昌磷路后续工程的推进,这条路将成为夷陵区磷矿运输的“大动脉”,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成为百姓的“幸福路”,串联起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