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为深入推进煤炭企业管理创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国家能源集团联合主办、国能准能集团承办的2024年煤炭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召开。
在本次会议上,准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善周作了题为《绿色发展赋新能,打造煤海“塞罕坝”》的专题报告,从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3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绿色开采、智能矿山、低碳循环经济、绿色生态经济、工业旅游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和典型案例。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立足新阶段,提出“一个主体、两翼一网、七个准能”的1217发展规划,依托煤炭主业,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经济。
当前,创新、绿色、清洁、低碳、智能贯穿于煤炭开采、加工、利用、转化等全产业链,发展煤炭行业新质生产力,需要通过创新来驱动智能矿山、低碳矿山和绿色生态矿山的建设。
(打造生态准能)
内蒙古地理位置独特,蒙西地处黄河流域,蒙东分布优质天然草原,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保护要求进一步提高,推进煤炭企业管理创新,是促进全区煤炭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多年来,准能集团始终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治导向,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统筹推进生产经营与生态环保各项工作。抓住关键、精准发力,绿色矿山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华丽转型 战略引领准能高质量发展
准能集团隶属于国家能源集团,是集煤炭开采、坑口发电及循环经济产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拥有煤炭资源储量30.85亿吨,具有“两高、两低、一稳定”的品质特点,被誉为“绿色煤炭”。截至2023年底,资产总额达672.10亿元,在册员工9086人,累计生产商品煤9.47亿吨,累计发电731.23亿度,实现利润762.05亿元,缴纳税费691.27亿元。
立足于新阶段,公司审时度势,提出“一个主体、两翼一网、七个准能”的1217发展规划。即坚持在做精煤炭主业的同时,形成“基于煤、延伸煤、超越煤”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以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经济为两翼,以打造智能微电网为纽带,将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经济有机连接。
(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
从“十山九秃”到“林海苍茫”,准能集团成功走出跨越资源枯竭陷阱的转型之路,示范区山青水绿、景美物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形象称作“煤海塞罕坝”。先后荣获了“国家级绿色矿山”“中国最美矿山”“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集团的“矿区生态修复案例”入选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获评绿色矿山重大工程奖一等奖。
致知力行 绿色动能转换开拓新境界
长期以来,准能集团始终扛稳扛牢能源保供使命担当,充分发挥能源供应“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做到“三个坚持”。
(肩扛能源保供使命)
一是坚持绿色开采,资源利用指标行业领先。准能集团不断引进“大吨位”先进采矿设备,全员工效、设备效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集团的高台阶抛掷爆破与吊斗铲倒堆工艺技术属国内独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每年可节约2万多吨标准煤。准能集团还积极推进“露天矿大倾角轨道提升运输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等项目,助力实现绿色化、集约化、高效化生产。
二是坚持数字驱动,智能矿山建设走在前列。准能集团聚焦科技前沿,全面致力于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采装穿孔作业室内远控、无人驾驶技术推广等项目建设,液压铲、钻机“5G+远程操控”技术应用落地。目前,集团配有25台远控电铲、200台无人卡车、1000台智能辅助设备。黑岱沟露天煤矿及配套选煤厂作为国家首批示范建设煤矿已达到中级标准。此外,准能集团还完成了国内首个千万吨级跳汰机单机全流程的智能控制。
三是坚持清洁利用,低碳循环经济成效显著。准能集团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创,国际领先”的碳基纳米碳氢燃料。基于该技术研发的“新型煤基纳米碳氢炸药及制备工艺技术”项目被工信部鉴定为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造出“煤基纳米碳氢→粉煤灰→氧化铝(锂、镓、硅等)→绿色电解铝及铝产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煤中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和煤炭全要素变废为宝。
准能集团立足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大局,依托准格尔矿区“高铝富镓”煤炭资源,坚持“煤炭绿色能源+绿色战略资源”的精准定位,致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标志性引领性科技示范工程,实现煤炭产品的多样性和价值最大化。
久久为功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
准能集团积极践行“两山”理念,落实自治区“两个转变”“两个率先”和“两个超过”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开辟“造绿储金、点绿成金、以绿探金、扩绿增金”“两山”转换路径,以“三个创新”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生态准能”典型案例。
一是创新形成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新技术。准能集团积极探索集成水土流失控制、生态重构技术体系、复垦绿化标准化作业流程三大技术体系。发布了五项地方标准,做到排弃地复垦全覆盖、无死角,实现了“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成功将昔日沟壑纵横的“鸡爪子”山,改造为万亩良田,破解了大型露天煤矿开发与保护协同推进的重大技术难题。截至目前,生态建设总投入达28.81亿元,完成绿化面积9.85万亩;种植各类乔灌木7631万株,矿区复垦率达到100%,植被覆盖率由25%提高至80%以上;水土流失控制率提升至80%以上;近五年实施生态治理项目214项,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增加14亿元。近年来,得益于生态建设投入,矿区内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提升,植物品种超过240种,数十种野生动物在矿区栖息。
二是创新集成“生态+”产业融合新路径。培育了“政府+企业+农户”产业联合体、“国家矿山公园+准能生态旅游区+准旗文旅集团”联合体。目前,区域内建成叠翠林区、紫东农区、毓秀景区等8个生态功能区,采摘日光温室42栋,开发饲料及小杂粮种植基地3000多亩,年产碱稻米及果蔬280多万斤,种植观赏花卉1000多亩,优质肉牛2000多头,牧草1万多亩,100多个品种千亩果园,探索、集成和发展了“生态+农业、牧业、林果、文旅、研学”等多元产业模式,形成了独具能源企业特色的“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绿色产业链条。
三是创新打造“生态旅游”新高地。依托丰富厚重的矿产遗迹、生态景观和人文历史,构建起一座集工业遗迹保护、煤炭科普文化、休闲产业观光、生态文明展示于一体的“现象级”工业旅游景区。高标准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生物多样性公园、望兴园、日晷广场等诸多特色场馆和景观群,工业旅游热潮持续升温。2023年接待游客突破12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同年成功举办全国露天煤矿绿色低碳发展现场会、全国露天矿山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5·19中国旅游日”内蒙古分会场启动仪式、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现场会等。
回望征途千山远,放眼前路万木春。站在新的起点,准能集团将牢记绿色低碳发展责任和使命,在荒漠化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中人人尽责、久久为功,写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的“绿色文章”,绘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为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贡献准能力量。 (苗学 罗洪泉/准能集团供稿)
来源:咸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