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网站!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服务 > 会员介绍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来源:李红  日期:2022-05-24  浏览量:2788  文字:【 】【加粗】【高亮】【还原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1月,隶属甘肃省科学院领导,事业单位编制,是全国成立最早的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省级专业研究机构。现为甘肃省防灾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一带一路”资源环境产业联盟成员单位、甘肃省滑坡泥石流研究会挂靠单位、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拥有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环境地质与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大学-甘肃省科学院环境遥感与地质灾害研究中心、甘肃省科学院舟曲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基地等技术支撑平台。

研究所现有人员6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4人,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8人,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全所人数的28%。博士5人(博士后2人),硕士18人,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占全所人数的34%。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3人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进入甘肃省“333”人才工程, 5人进入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11人拥有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资格,2人拥有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资格,2人拥有国家注册测绘工程师资格。

研究所现有各类仪器设备68台(套),价值1500余万元人民币,包括泥石流模拟实验平台、扫描电镜、能谱仪、非饱和土三轴仪、无人机航测系统、电磁辐射检测装置、室内大型剪切仪、高密度电法仪、背包钻机、土壤污染检测仪、水质分析仪、地质雷达、全站仪、GPS测量设备以及其他土工实验仪器和常规实验室仪器等试验仪器设备。

研究所成立30多年来,围绕国家和我省在防灾减灾、重大工程地质环境安全保障的需求,以“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两大学科领域为中心,开展“地质灾害形成机理、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工程治理以及土地规划、地质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推广,为“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地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迄今为止,研究所共完成包括国际合作、国家科技攻关、省级科技支撑计划、院列计划等科研项目共500余项,累计有50项获奖成果,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8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12项,院科技成果奖10项;公开发表论文1200余篇,出版专著18部;牵头起草的《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技术要求》、《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文件编制办法》和《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投资编制办法》四部地方性技术标准由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于2003年7月颁布实施;参与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泥石流部分)》于1993年7月由建设部、水利部批准执行。参与起草的行业标准《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设计规范》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发布,自2018年12月1日起执行。参与起草的甘肃省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62/T25-3063-2012)由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2年12月发布实施。

研究所除了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与企业的科学研究任务外,也积极与省内外相关行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开展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工作。现拥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四项甲级资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四星级水平评价资质、水土保持监测2星级水平评价资质、工程测绘乙级资质以及ISO 9001、OHSAS 18001和ISO 14001管理体系认证等。服务领域涉及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土地规划等方面,服务行业涉及、城镇、水利、管道、公路、矿山与农业等多个方面,先后承担各级各类技术服务及产业转化项目2000余项。

近五年来,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协助各级政府争取到各类重点项目资金近30亿元,保障了150余项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完成了国土生态修复面积近8000公顷,保护了约40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经济损失近100亿元。

研究所一直以来积极承担我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考察、灾害评估和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等公益性任务。先后在“5.12”汶川地震甘肃重灾区、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7.22”岷县漳县地震等重特大灾害的抢险救灾以及恢复重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保障作用。近年来,累计完成抢险救灾和考察任务600余次,提交考察报告700余份,累计保护人员7.5万人,减轻财产损失逾30亿元;累计为省内外培训基层灾害管理以及群测群防员逾万人次,为全面提升我省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累计开展科普宣传200余次,受众近百万人,全面提升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研究所党员人数占全所职工人数的38%。党支部多年来秉承“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原则,围绕研究所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甘肃省委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甘肃省科学院党委授予的“先进集体”等称号、2人荣获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10人次荣获甘肃省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1人荣获县级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得甘肃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特别是在“5.12”地震及“8.8”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研究所特别成立了抗震救灾党员专家突击队,长期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受到了多部门的嘉奖,被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授予抗震救灾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集体、甘肃省总工会授予“劳动先锋号”荣誉称号,期间,1名年轻同志火线入党,1名党员被甘肃省委组织部授予抢险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长期以来,研究所积极展开广泛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先后主持了中、日、俄、美、韩、哈萨克斯坦、香港等1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学术交流会6次,全国性学术会议7次;举办讲座和学术讨论会20余次;与欧共体科技合作司、英、美、法、日等十余个国家的学院和科研部门建有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合作完成了“甘肃省黄土区滑坡、泥石流防治研究”、“中国西部厚层黄土滑坡研究”、“黄土高原重力侵蚀区域分布”等多项研究课题。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研究所将按照“规范办所、创新办所、开放办所、民主办所”的理念,立足甘肃,面向世界,瞄准难点热点、服务重大需求、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进一步加快研究所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全面提升研究所科技创新力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持续不断地推进我省防灾减灾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领域技术创新、为增强甘肃省区域防灾减灾能力、支撑我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助推我省的脱贫攻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更大的贡献!

 

 


绿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