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矿业市场持续低迷,金属矿产品价格低位振荡的大背景下,中国国内矿业市场也进入到了“冬季”。市场冷暖直接影响矿业企业的生存,大型矿业企业依托自身雄厚的实力和多年的积累,尚可在寒冬之际蛰伏待机,而中小矿业企业则更多处于苦苦挣扎的境地。
这种局面的长期持续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淘汰落后企业、净化矿业行业的作用,但总体上不利于中国矿业(港股00340)企业的长远发展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对国家经济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小矿业企业如何解决生存难题,走出困局?其关键点在于“输血”,这里的输血既包含资金的供给,又包含生产技术与单位产能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从资金供给角度看,单纯的贷款只能解决短期资金缺口问题,不能为企业带来长期充足的低成本资金。要解决这个问题,矿业企业应当更广泛地与资本结合,借助资本力量实现企业的持续“输血”,进而壮大实力。
对于中小矿业企业而言,融资途径也有多种,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还包括信托、私募股权、项目融资、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以及挂牌交易(新三板和四板)等多种融资方式。
新三板又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依据《证券法》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2012年9月正式注册成立,是继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的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在性质与法律定位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与证券交易所相同,都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6年4月13日,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到6523家,总股本数3824.85亿股,作为全国性质的交易所,新三板日趋成熟,已经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矿业作为传统行业,似乎与资本的关系一直若即若离、不温不火,从新三板企业挂牌数量和股票发行规模上看尤为明显。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2015年统计快报》显示,截至2015年末,在挂牌公司全部19大类的行业分布上,采矿业已挂牌数量24家,占比0.47%,排名第14位;与首位的制造业2744家相比差距悬殊,就是与同为传统行业的建筑业157家、占比3.06%,农林牧渔业119家、占比2.32%相比依然差距不小。
在股票发行方面,采矿业共计发行9次,总金额2.45亿元,与首位的制造业发行1306次,总金额359.5亿元相差近150倍,与建筑业发行99次,金额34.77亿元,农林牧渔业发行65次,金额28.74亿元比较也存在十数倍的差距。如此惊人的差距让人痛心的同时更引人深思,在矿业市场低迷的当下,矿业企业还是缺乏敢于与资本结合的智慧和勇气。
经过进一步调查后发现,挂牌的企业主要从事黄金、铜、铝、铁、铅锌矿等矿产的开采与加工,市场前景比较好的企业包括宏泰矿业公司、超毅网络公司(2015年并购金昊矿业)、地矿股份等均拥有一定规模的铜矿、金矿,而且大多实现了券商的做市交易,其中宏泰矿业有7家券商做市,超毅网络也有6家。
此外,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中还有一些服务于矿业市场的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包括凯地钻探、金山地质勘探等。上述挂牌企业基本都是在2014年、2015年进入新三板市场,属于中小矿业企业中最早的一批,也将是最先受益的一批。目前多家由笔者提供法律服务的矿业企业客户均正在或打算进军新三板,实现公司与资本的长期对接。
作为全国性股权交易场所,登陆新三板意味着企业推开了一扇面向全国市场的窗户,企业可以直接面对市场各类参与主体,这其中就包括各路投资者。新三板已日趋成为投资者选择投资目标的理想之地,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挂牌企业的治理相对规范且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新三板是开放的交易场所,投资者进入、退出相对便利安全。矿业企业长期相对封闭,公司治理结构不够规范,加之市场低迷、矿山建设周期长、矿产品价格走低等问题突出,虽然坐拥数亿甚至更高的资产,但始终未走到市场的前列,因此也就难以引起市场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无法持续刺激市场形成良性发展。
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很多投资者对优质的矿业公司兴趣十足,愿意为“落难的凤凰”输血再造。但为何至今市场还不活跃,问题的关键在于交易平台不够完善。市场提供的平台虽多但良莠不齐,作为关键因素的挂牌企业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新三板因其全国化的规模与影响力,不但具有众多的投资者参与,更是在审查与监督挂牌企业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对于构建良性发展的投资渠道,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建议广大中小矿业企业从长计议,走出封闭的大山,搭上资本的快车,实现企业稳健的成长,共同迎来中国矿业市场新一季春色。
想了解开户吗?想获取投资秘籍吗?在下方框内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加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投研团队,让金融界分析师为您的投资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