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制造进入加速度。
工商登记资料数据显示,以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为标准,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
获批医药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华中和华东地区,拥有企业最多的前五个省份是河南、江西、江苏、湖北、广东。具体企业包括中国石化(600028,股吧)、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002594,股吧)、长盈精密(300115,股吧)、OPPO和vivo等各行业巨头。
但受制于熔喷布供应,各地口罩制造商进入原料紧缺期。
2月27日下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拨打超过100家口罩企业联系电话,最终成功接通的只有8家,但各家均表示生产受熔喷布紧缺影响严重。
在8家企业中,有两家工厂(来自新疆、湖北)直接有政府官员入驻监督。尽管口罩厂家们每天都以最大产能运作,但仍然供不应求,连政府方面的需求都满足不了。
尽管中石化之前有发出供应熔喷布制作原材料的消息,但各个厂家并没有感受到情况有任何改善。云南一工厂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云南省内没有熔喷布制造厂,该材料都是从广东和湖北运过来的,结果现在疫情爆发,湖北这条路算是断了。因此,熔喷布一直处于紧缺状态。而湖南一家产能十几万口罩工厂负责人表示,现在每天光是去运原材料就得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熔喷布为口罩最核心材料。医用口罩及N95口罩是纺粘层(Spunbond)-熔喷层(Meltbond)-纺粘层(Spunbond)构成的类汉堡包结构,纺粘层、熔喷层均由聚丙烯PP材料构成。
2月2日,在工信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长王伟表示,2019年,我国能用于口罩的高熔聚丙烯纤维约为90万吨,一吨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100万只(对应年产量为8100-9000亿只/年、日产量为22.1-25.6亿只/日)、可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20-25万只(对应年产量为1800-2250亿只/年、日产量为5-6亿只/日)。我国主要生产企业包括中石化旗下的镇海炼化、上海赛科、荆门石化、海南炼化、茂名石化、石家庄炼化、广州石化等。原材料的困难主要在于运输环节。
另一头,由于口罩产业链技术壁垒不高,短时间内大量产能涌入,业内已在忧心产能过剩。
2月5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表示,“对于一些企业担心将来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们再次强调,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
“目前厂里口罩生产已全面恢复,生产的口罩均由政府统一调配,但由于原材料短缺,原料收购价格较之前飙升了几十倍。为了加大口罩产量,厂里购入了一批新设备,设备价格比起疫情前也涨了几倍,收购设备一方面是响应政府的要求,一方面也是出于企业的责任。但疫情过后,口罩需求量肯定会暴跌,新增设备大概率会闲置,这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少不确定性。”有位于云南的口罩厂商表示。同时,有高端口罩厂商亦表达了类似看法,并表示,由于担心过剩,其已减缓产能扩大。
“希望疫情结束后政府能多给省内中小企业一些支持,例如本省医疗机构能多采用省内厂家生产的医护用品等。”上述云南口罩厂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