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在民间传说为观世音菩萨应化道场,是舟山群岛之一,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兴起,普陀山游客越来越多,景点占地面积明显不够用,相关部门“向海要地”,将舟山群岛朱家尖蜈蚣峙码头边上的海岛山体炸掉,再用石碴进行“填海造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疤痕”。
2007年,浙江大学朱仁民教授用独有的中国绘画手法,向当地政府提交了一份改造“草图”,这位世界级“心灵生态、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修复大师将当地即将遗失的小岛民居元素进行解构、重组,从功能、线条和色彩等方面调整序列、重建和谐,绘制了这幅设计草图。
2012年,这幅号称可以不让政府花钱,却能创造1个亿GDP的“画作”呈现在蜈蚣峙码头——一个运用厚重耐用的“碉堡石”,如布达拉宫般竖叠建造的建筑群体。这个建筑群海岛气息浓重,凸显千年古风,成为本地极具亲和力的地标建筑和舟山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每年接待游人达800万。
朱仁民教授作为浙江大学生态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与徐礼根共同在浙江大学开设了生态修复工程课程。“生态修复工程课程是一门兼具技术性、应用性、学科交叉性的课程。就像整形医生,不仅要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有审美观。这门课程具有工程艺术性。”徐礼根说,这个学科需要像朱仁民这样的艺术家共同推动。
“大自然的肌肤是漂亮的,需要适当的裸露以凸显美感,该露则露,是一种艺术。”徐礼根说,但在中国的山体边坡生态修复领域,真正将裸露艺术恰当发挥的现实作品并不多见。
这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裸露艺术性修复可能存在地质安全隐患;二是艺术效果不持久。因为艺术家大多不懂边坡绿化专业技术,不能很好地把握艺术创作是否带来地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有些人希望在陡坡上做成一些植物造型,如龙等动物造型或者文字图案,实际上,这些造型如没有人工精细地养护,就无法实现可持续性景观,时间久了,龙将不“龙”,字也将不“字”。
徐礼根参与过的复绿边坡设计方案评审和施工指导中,杭州萧山航坞山航民村五座废弃矿山群治理颇具代表性。这个矿山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西北侧,宕面面积约9.4万平方米(其中陡坎面积4.4多万平方米,斜坡面积近5万平方米),边坡最大相对高差约144米,矿山沿坡脚线分布长约1.2千米,具有“高”“大”“陡”“险”等特点。
航坞山航民村五座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复绿工程于2006年启动,2009年8月通过交工验收。因近邻工厂,又没有上山道路,不适用炸药和大型机械降坡削坡,故采用人工排险、挂网喷锚、注浆加固、立壁挂网、砌筑截排水沟及块石挡墙,采用“SNS”柔性防护网进行主动和被动防护,使之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再通过植生袋围堰、厚层基材喷播、藤蔓植物上爬下挂实现边坡复绿,重塑山体自然景观,做到了“遮”“露”有度,其效果显示了中国山水画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