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网站!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矿业动态 > 行业动态
再造一个鄂尔多斯
日期:2023-07-28  浏览量:761  文字:【 】【加粗】【高亮】【还原

到“十四五”末,鄂尔多斯全市新能源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风光氢储车”产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基本相当于在如今鄂尔多斯经济总量的基础上,再造一个鄂尔多斯。《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啟广、戴闻名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鸟瞰(刘博仑/摄)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是一个幸运之地。

鄂尔多斯已探明的煤炭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国的1/6和1/3;高岭土储量65亿吨,位列全世界第二;羊绒产量占到了全世界的13%,独有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更是世界上品质最优异的山羊绒。

自21世纪初“入世”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崛起,能源需求飙升,拥有丰富“羊煤土气”资源的鄂尔多斯迎来了第一个风口,从欠发达地区一跃成为内蒙古经济第一大市。

2022年,鄂尔多斯经济总量达到了5613亿元,位列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人均GDP更是高居全国首位。

在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大环境下,鄂尔多斯不止于独善其身,而是尽全市之力,保障了包括长三角地区在内的全国25个省区市的能源需求,被媒体称为“暖城”。

众所周知,“家里有矿”是一把“双刃剑”——资源型城市如何摆脱过度依赖资源的“资源诅咒”,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玉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对于鄂尔多斯来说,更迫切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坚决扛牢能源保供责任同时,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之路,兴于煤但不困于煤,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对此,日前召开的鄂尔多斯市委五届六次全会认为,鄂尔多斯正处于“转型的最好机遇期”,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来,全力推动经济总量争先进位、走进全国地级城市前列”,与此同时,“不断提升能级、支撑全局,继续当好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排头兵”。

既要“羊煤土气”,又要“追风逐日”

双碳,被鄂尔多斯视为必须紧抓的战略性新风口和不可错失的转型契机。

鄂尔多斯是传统能源的宝藏大市,也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的富集区,属一类风能资源区和二类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可达3000小时,开发条件优越,风能、太阳能技术经济总可开发量约为1.4亿千瓦。

下一步,鄂尔多斯既要“羊煤土气”,又要“追风逐日”——既担当起保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又要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

“追风逐日”的小目标,是到“十四五”末,鄂尔多斯全市新能源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风光氢储车”产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基本相当于在如今鄂尔多斯经济总量的基础上,再造一个鄂尔多斯。

2023年“新春第一会”上,市委书记李理强调,要“推进二产升级,再造一个鄂尔多斯工业”。

2023年6月底,在鄂尔多斯举行的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透露,今年1-5月,鄂尔多斯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是 39.9%,其中30%来自于新能源。

杜汇良还表示,鄂尔多斯将力争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在内蒙古整体的新能源建设发展之中,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一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与此同时,年产煤8.4亿吨、约占全国煤炭产量1/5、承担了全国6.68亿吨煤炭保供任务的鄂尔多斯,仍然要扩大优质的煤炭和天然气产能,担负好保护国家能源安全的任务。

下一步,鄂尔多斯将出台智慧矿山的建设标准,着力打造无人矿山、智慧矿山和绿色矿山,与新能源耦合发展,推动现代煤化工绿色低碳转型。

与此同时,推动煤化工产品向终端化链条高端化攀升,建成国内产业门类最全、链条最长、体系最完整、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未来,鄂尔多斯将着力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世界级能源产业、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世界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世界级羊绒产业,以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成就又一个“鄂尔多斯工业” 。

“鄂尔多斯要一直站在风口上。”李理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世界最大光伏板图形电站

最能感受鄂尔多斯“追风逐日”决心的地方,是库布其沙漠。

盛夏时节,驱车沿着穿沙公路进入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西部,映入眼帘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金黄沙丘,而是“蓝色海洋”:一块接一块整齐排列的蓝色光伏板,如同海洋上的波浪,一眼望不到尽头。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是鄂尔多斯发展光伏产业的主阵地。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

“沙戈荒”地区(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风光条件良好,土地征用难度和成本都相对较低,适合兴建大规模集中式可再生能源项目。同时,风光项目的建设还可与治沙相结合——光伏板下可以种植沙障、药材和优质牧草,既可实现生态治理,还能创造经济效益。

鄂尔多斯光伏基地的代表性项目之一,是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达拉特旗“骏马”电站。

2018年6月,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投建了第三批国家光伏领跑者应用基地的1号和4号项目,近20万块光伏板在周边植被和黄沙的色差间,形成了一幅奔腾的“蒙古骏马”图案。2019年7月,“骏马”电站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全世界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

“骏马”电站还采用了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实现了全智能化管理,可以像CT扫描一样快速了解电站“健康”状况,数据精度达到0.5%,20多分钟即可完成300兆瓦电站的全部扫描。在传统电站运维模式下,工人需要手持设备检测电站,数百兆瓦的电站巡检需要一个多月时间。

从2017年开始,达拉特旗用了近4年时间,规划建设了占地5万亩、规模为1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是国内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基地。目前,100万千瓦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年发“绿电”可达20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

在无边无际的光伏板下,基地还栽植了沙障1.75万亩,种植了黄芩、黄芪、紫穗槐等中药材和牧草3.6万亩,200头纯种安格斯母牛也在这里安了家。母牛的粪便可以作为板间种植作物的肥料,改善沙地土质的同时还能促进作物生长。生长的作物又能作为饲料供应母牛,实现循环发展的同时还能促进沙漠生态改善。

据介绍,通过这种“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模式,达拉特旗光伏基地有效治沙面积已经达到6万亩。

2022年12月28日,规模更大的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先导工程开始施工。

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是国内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风光火储新能源基地项目,总装机规模高达1600万千瓦,包括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配套改扩建先进高效煤电装机400万千瓦。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

零碳产业园:绿电之源

鄂尔多斯打造“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的另一个重要破题点,是处在黄河“几”字弯中心位置的伊金霍洛旗零碳产业园。

2022年4月,鄂尔多斯市和伊金霍洛旗政府携手远景科技集团打造的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规划总面积73平方公里,是全球首个真正落地的零碳产业园。

之所以称为“零碳”,是因为园区80%的能源直接来自于风电、光伏和储能,另外20%的能源则通过电网回购“绿电”,实现了100%的零碳能源供给。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远景科技集团供图)

走进园区,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 是蓝天白云之下东西纵贯长达530米的白色巨型厂房——这里是远景动力电池工厂,也是中国北方单体最大的电池工厂。

远景动力电池工厂生产的“零碳”储能电芯,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参与欧洲市场竞争的“刚需”型产品。

2023年4月25日,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欧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其进口产品设定“碳价格”的贸易区,将针对碳排放水平较高的进口产品征收相应的费用或配额。

欧盟已出台规定,从2024年7月起,动力电池和工业电池必须申报“碳足迹”,并要在2027年7月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值要求。欧盟新电池法同时还要求,到2026年动力电池和工业电池须持有“电池护照”,才能在欧洲经济区销售。

据介绍,在鄂尔多斯工厂实现了100%绿电制造且碳足迹明显低于同类产品的远景动力电池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在手订单目前累计已经超过70GWh(GWh是电功单位,1GWh相当于100万千瓦时电),除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预计2023年储能电池的交付量将超过15GWh。工厂二期已在园区内动工,规划产能为20GWh,达产后连同一期将创造超过360亿元的本地产值。

园区内另一家头部企业——隆基绿能的光伏全产业链,投资高达400亿元,满产后年产光伏组件相当于2个三峡电站装机量,可在其30年的生命周期中,转化14万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也是国内最大的单体太阳能工厂。

目前,零碳产业园已入驻9家新能源头部企业,包括以远景科技集团为龙头,华景、万锂泰、镕锂为配套的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以隆基绿能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美锦国鸿、协鑫集团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及绿氢设备制造产业链,及以上汽红岩、捷氢科技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

按照规划,到“十四五”末,园区将实现百亿千瓦时绿电供给消纳,年减排二氧化碳1亿吨,创造绿色高科技岗位10万个,产值可达千亿元人民币。

北疆绿氢城

拥有丰富光电风电资源的伊金霍洛旗,也是国内氢能产业起步较早的地区,目前正在“制氢、储氢、运氢、用氢”等各个环节发力,并率先在全国打造以氢能源为主的新能源重卡应用示范基地,志在成为“北疆绿氢城”。

如今,在伊金霍洛旗城区,印有“氢动力”标识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穿梭往来。这是伊金霍洛旗圣圆能源集团和天安公交公司合作打造的一条城市氢能公交运行路线,也是内蒙古首条氢能公交运行路线。这个曾经用柴油重型卡车往来运煤的地方,正在脱“碳”换骨,装备上了全球最先进的氢能重卡和电动重卡。

在圣圆能源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加氢站,每隔15分钟就有一辆氢能重卡完成高纯度加氢。已建成投运的一期工程,生产的氢气纯度达到99.999%,每小时可产氢2000立方米,日加氢量为1000公斤,可满足60辆氢能重卡的用氢需求。

据介绍,伊金霍洛旗已累计在矿区推广应用近300辆氢能和电动新能源重卡,每年能减少碳排放量约300万吨,相当于植树173万棵。全旗共有5座加氢站,正在规划建设3座制氢站和25座加氢站。

2023年4月,鄂尔多斯市政府印发《鄂尔多斯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打造《“北疆绿氢城”行动方案(伊金霍洛旗先行先试)》颇为亮眼。其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330万千瓦,装机占比达到61%,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0.3%,超额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纳激励权重;氢能重卡年产为2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电堆系统8000台套,电解槽制氢设备达到1GW。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3000辆,有轨列车示范1-2个线路,加氢站25座。”

一个“风光氢储车”零碳产业链集群正在鄂尔多斯高原逐渐成型。到“十四五”末,鄂尔多斯计划建成世界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储能产业基地、氢能产业基地和新能源重卡基地。

“暖城”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一个总被提起、又常常被误读的城市。

2010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刊发了一篇题为《中国鄂尔多斯:一座现代鬼城》的报道,因为“站在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的街头,15分钟看不见一个行人和一辆车”。

事实上, 今天的鄂尔多斯行政核心区康巴什,是一个由新加坡团队参与规划、花木繁盛、人流如织的现代化新城,公园绿地覆盖率超过4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百康桥景观(刘博仑/摄)

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鄂尔多斯正在打造“暖城”品牌。

“上世纪80年代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今天的鄂尔多斯,‘暖’已经全面成为城市的形象品牌,有更加多元丰富的内涵。”杜汇良说。

之所以称为“暖城”,首先是因为鄂尔多斯以一市之力保障了全国25个省市区的燃“煤”之急,向京津冀等40多个城市输送近200亿立方米天然气,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

“暖城”也在于“暖企”。鄂尔多斯已连续三年在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中排名第一,2022年入选“中国投资热点城市”,进入“新能源领域最受关注城市”的全国前三名之列。鄂尔多斯目前正在对标上海、深圳,迭代升级推出优化营商环境4.0版,全面打造“蒙速办·鄂能办”政务服务品牌。

“暖城”,更在于“暖人”,要让百姓生活更温暖、游客感觉更宾至如归。2022年1月,鄂尔多斯宣布为本市户籍13-18岁女性免费接种宫颈癌疫苗,为全国首开先河。如今,鄂尔多斯每年集中一半以上财力用于民生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均居中西部地区前列。

打造“暖城”形象的背后,是转型中的鄂尔多斯对于人才的高度渴求。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玉峰告诉记者,纵观全球经验,资源城市成功转型的关键,最终在于能否不断增强城市本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持续吸纳外来人口和人才。

2022年11月21日,鄂尔多斯市政府出资与北京大学共建的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成立,是一家集专业高端智库、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创业空间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于一体的双碳特色新型研发机构。

2023年2月17日,鄂尔多斯市政府又与清华大学签约,共同建设鄂尔多斯实验室,在煤化工与新能源化工技术创新领域开展合作。

2022年,鄂尔多斯常住人口达到220万,比上一年增加3.23万,人口增长率进入全国地级市前10位。(来源:新华社)


绿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