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网站!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矿业动态 > 行业动态
2024年广西自然资源工作亮点回眸
日期:2025-01-15  浏览量:108  文字:【 】【加粗】【高亮】【还原

2024年,广西自然资源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全区经济“1+4”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支撑全区高质量发展,多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亮点1 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新修订厅党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30项并严格推动落实,推进“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动和清廉广西自然资源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为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2个党支部获命名第一批自治区级机关“四强”党支部。

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细化4项任务10项具体工作,通过专题学习、廉政整训班、多种形式警示教育活动,引领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切实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落实,积极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整治,持续开展作风建设“1+3”专项行动,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

制定“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指引,按需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图为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


亮点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构建

全区所有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获批实施,形成法定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蓝图。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制定“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指引,按需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出台独立地块详细规划编制要点,积极探索国有农林场零星地块、单独选址项目等详细规划编制新模式。完善城镇开发边界优化细则,推动7个市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并获批启用,累计优化空间3万亩,全力支持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调整优化全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110项,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落地实施。


亮点3 用地用矿用海应保尽保

聚焦“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推动236个重大项目完成年度用地服务保障目标,有效支撑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白龙核电站、黄百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批准建设用地26.01万亩,其中交通运输用地17.92万亩,排名全国第1位;供应国有建设用地31.52万亩;保障各类项目用地指标23.43万亩,争取国家保障重大项目用地142个;首次单列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用地指标2.5万亩;出让矿业权93宗,成交价53.66亿元。

处置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28.61万亩,高于年度目标约3%。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6.4万本。开展自然资源政策助力乡村振兴用地先行先试,支持首批12个县(市、区)探索实践。梧州、崇左市案例分别入选全国妥善处置闲置存量土地典型示范案例、全国第四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贵港市覃塘区设施农业用地经验做法获国家层面肯定和推广。

聚焦“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推动236个重大项目落地。图为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亮点4 找矿行动取得显著成果

集中精力、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抓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成自治区政府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签订《地质工作支撑服务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统筹财政资金和社会投入5.1亿元,年内新增探获战略性矿产大中型矿床7处,同步开展战略性矿产共伴生、低品位资源再评价,新增一批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超5000亿元。7个矿种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广西在全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

广西7个矿种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图为地质队员在找矿。杜小品/摄


亮点5 耕地保护抓紧抓实

全区耕地数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顺利通过2023年度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并取得“良好”等次。健全耕地保护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完成违规流出耕地整改恢复135万亩,同比增长35%。持续加大新增耕地开垦力度,入库新增耕地数量16.5万亩,保障1104宗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严格落实。

积极探索耕地占补平衡“新政”,研究起草6个方面17条重要改革举措,审慎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改革。15个县(市、区)获耕地保护激励,贺州市连续四年实现耕地净流入,南宁市、来宾市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大幅增加。

广西耕地数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图为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秀美田园。 罗晓南/摄


亮点6 生态保护成效不断提升

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保护红线联合审查机制,完成117个重大项目论证和认定工作,推动项目提早开工建设。学习借鉴“厦门实践”经验,推动桂林漓江山水工程完成生态修复面积59万亩,超年度绩效目标10%。南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总体施工进度64.51%,在全国同批次项目中排名靠前。11个自治区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重大工程实际完成投资2.4亿元。新建成10座自治区级绿色矿山,推动矿产资源治理绿色转型。

大力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图为防城港市西湾红沙环生态海堤。凌荣民/摄


亮点7 深化改革效能强力推动

系统部署进一步深化自然资源领域“4+N”重点改革任务,研究制定23条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政策措施。落实边境地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政策,统筹推进沿边临港产业园、百色铝土矿绿色开发试点、边境特色产业和基础设施用地保障,推动边境地区打造特殊主体功能区。

持续探索混合产业用地供给路径,推动4宗混合产业用地项目落地建设,打破单一宗地、单一功能的用地模式局限。持续深化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在自治区级以上园区累计供应“标准地”149宗、面积1.09万亩,占新增工业用地供应总宗数的79.62%,有效提升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完成土地入市交易17宗,柳州市鱼峰区、梧州市藤县入选全国典型示范案例。

积极开展全国水库工程不动产登记试点,河池市率先为10座水库工程颁证。推动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漓江等4个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确权成果登簿,实现“零的突破”。积极开展国家级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新办理林权类不动产登记2.8万宗、林地面积485万亩。19个县(市、区)率先完成“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沿海3市全部实现“交海即交证”和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登记。

积极开展全国水库工程不动产登记试点。图为已取得不动产权证的凤山县八龙水库。


亮点8 安全稳定底线加力筑牢

实施84个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市、区)风险区精细化调查,新建、改扩建1704处自动化监测预警站点,实施治理工程214个,受益人口23万人。强化汛期巡查排查、风险研判、统筹调度、监测预警,2024年全区共发生地质灾害险情531起,成功避让、有效预警58起,避免382人可能因灾伤亡,5起地质灾害避险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持续开展不动产登记便利度提升行动,推动部分业务8省区“跨省通办”。常态化开展“交地、交房即交证”“带押过户”等系列改革和登记便民利民窗口、队伍作风建设,累计设置延伸服务网点6600多个,基本实现办证群众“就近可办”。开展“保交房”办证集中攻坚、不动产“登记难”问题专项整治,推动化解不动产“登记难”历史遗留问题12万个,惠及群众60多万人。南宁市入选全国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提升便利化水平典型案例。

新建、改扩建1704处自动化监测预警站点。图为工作人员检查地质灾害自动监测设备。


亮点9 自身管理基础接力夯实

高质量完成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全年完成125.55万亩耕地流入变更入库,同比增长21%。实施15个专题的综合监测监管,推动784万个国土调查与林草湿监测图斑地类对接。首次组织实施全区水资源基础调查,1个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监测分析典型案例。

首次实现全区范围优于1米分辨率光学影像按季度覆盖,圆满完成国家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广西试点任务,3个项目入选全国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广西地理空间协同感知平台接入单位400家,圆满完成自治区、市两级首次联合涉海应急测绘保障实战演练。

亮点10 科技创新合作深化拓展

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全力支持“一所一基地四中心”科研创新应用平台建设。3项科技成果获评2023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3名个人、1个团队获评自然资源部高层次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团队,两家单位成功创建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柬埔寨联合成立柬埔寨岩溶关键带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不断推进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规范化建设。

(来源:广西自然资源厅网站)




绿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