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网站!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矿业动态 > 行业动态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为四川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李红  日期:2025-03-18  浏览量:65  文字:【 】【加粗】【高亮】【还原

  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蒋俊

  《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是推动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作为自然资源管理服务支撑单位,肩负着提升全省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工作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职能职责。我们将始终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为四川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AI技术赋能,夯实能源资源安全“底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坚持聚焦找矿突破,坚定扛牢为国找矿的历史使命。我们将深入推进 AI找矿赋能资源能源保障,将找矿预测迭代周期由传统人工模式的3个月缩短至分钟级,实现海量地质数据集成处理和可视化展示,为基础地质调查、重要矿产勘查、矿产资源节约与利用等工作部署,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支撑和全面领先的技术服务;着力支撑服务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和“十五五”找矿规划等编制,继续发挥资源优势、经验优势、能力优势,开展基础地质调查系统性工作;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解决区域关键地质科学问题,提供地质找矿优选区;加快推进能源资源增储上产,聚焦锂、铼、石墨等战略资源和页岩气、煤层气等新兴能源,积极研发应用航空地球物理勘查、多光谱遥感等新技术、新方法,有力服务地质找矿工作,争取获得新的重大找矿突破,支撑打造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持续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

  实景三维添翼,筑牢防灾减灾安全“底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严格秉持“两个至上”原则,坚定扛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政治担当。我们将深化推进实景三维助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积极运用实景三维快速建模技术和无人机航测、卫星遥感等新型技术,第一时间构建灾前、灾后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应用精细化影像对比分析,直观呈现灾害破坏程度与范围,强力支撑决策研判和抢险救援,助力应急处置更加科学、高效;全面落实突发灾害应急技术服务协同和驻守支撑机制,积极参与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着力实施增发国债地灾防治项目,协助开展防灾避险系列工作,增强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

  全力支撑开展地灾隐患点和风险区更新调查、“点面结合”风险双控、重点县城地质安全评估和综合整治等重点任务,聚焦地灾发现难、监测难、预警难等问题,进行成灾规律研究、关键技术集成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处置,为自然灾害源头防治提供更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方案,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夯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基底。

  数智运用创新,绘制生态环境安全“底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扛牢保护自然生态的时代重任。我们将深化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数智化”研究应用,充分汲取“基于实景三维的黄河干流自然资源(水资源)调查与资产管理”等典型场景案例实践经验,基于地质大数据分析,开展生态问题识别、评价,积极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充分运用地球系统科学探寻生态系统演替规律与内在机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因时因地、分区分类强化科学部署,重点实施好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等一批生态环境修复项目;持续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耕地占补平衡、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关键领域研究,积极推动开展全域综合整治工作,有效探索生态修复碳汇增量价值交易实现路径,为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潜力提供科学支撑,建立健全技术支撑服务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擦亮生态底色。

  模型创建构筑,形成国土空间安全“底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从大的方面统筹谋划、搞好顶层设计,首先要把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设计好。

  严格遵循国土空间规划规律,坚定扛牢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我们将深化推进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大模型创新构建,主动适应“存量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需要,高标准实施城镇详细规划、城市更新、城市体检评估等项目,深入探索不同类型详细规划编制和实施管控方式,主动探究城市更新的路径和方法,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充分激发城市建设活力;持续优化四川雅安三强片区、德阳龙高片区等乡村样板,系统研究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的关键问题,探索实践“通则式”规划管理,更好塑造空间、推进治理、创造价值,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调查、策划、规划、设计、土地整治、要素保障”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持续推出“规划+”精品项目,提炼总结“规划+”实践经验,进一步探索规划与国土空间安全韧性、自然资源资产权益、数智化等专业的融合创新,筑牢美好家园建设的空间底座。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绿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