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4月13日电题:昔日矿山变花海 游人纷至踏春来——太原创新机制绿化东西两山效果明显
新华社记者马晓媛 晏国政
4月中,山西太原西郊玉泉山脚下又热闹起来。枣尖梁村村民老李站在自家小卖铺门口,看着眼前来来往往的车流和人潮,心里乐开了花。
老李的小卖铺就位于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门外的大道上。春天一到,公园里百花盛放,游人纷至沓来,小卖铺的生意也迎来了旺季。每到这时,老李就会提前备足货,再进些风车、泡泡棒之类的玩具,如今一个月挣得钱比治理前一年挣得还多。
“你们根本想不出来以前是什么样,这几年的变化可真是天上地下。”看着眼前的青山碧水、绿树红花,老李感慨良多。他还记得,从前一到春天刮风,就是漫天漫地的灰,洗过的衣服根本不敢晾在外面,因为“还来不及干就又脏了”。而如今,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和带着花香的风。
玉泉山所在的太原西山地区南北长约30公里,历史上这一地区植被丰富,文脉悠长,聚集着晋祠、晋阳古城等38处文保单位。近代以来,由于重工业布局、私挖滥采等原因,其原有生态被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与西山相对的东山同样如此,此两山成为太原城市发展的“心病”。
为推进东西两山的生态治理,太原市2011年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生态建设新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开展大规模造林。按照规定,企业在承包区域内完成不低于80%绿化任务的前提下,可将不高于20%的土地用于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和适度开发。
生态新政的实施,极大调动了国有、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截至去年底,已有13家企业参与西山生态建设,完成绿化7万余亩,累计完成投资78亿元,超过过去几十年政府投入的总和。短短几年间,“垃圾场披绿装、污染源成景观”的生态嬗变在太原接连上演。
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就是这一变化的生动缩影。承建企业太原晋峰集团副总经理孙占良介绍,玉泉山一带曾是全国最大的石膏矿,还有近百家小采石场、七八家小砖厂,企业接手时,山体已是千疮百孔,荒山裸岭随处可见。经过数年艰苦治理,植树、种花、蓄水、修路,如今,这里已成为太原市民的“后花园”。
记者随人潮涌入公园,就好像走进了花的海洋。面前的山坡上,处处是娇俏的花儿,金黄的连翘、纯白的玉兰,最多的还是品种各异的樱花,一株株,一丛丛,或含苞待放,或吐蕊飘香。园中的景观湖泛着粼粼波光,远处的山头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松柏……人们穿行其间,爬山嬉水,赏花拍照,其乐融融。
孙占良告诉记者,公园自2014年对公众开放以来,接待游客量逐年增加,今年预计将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完)(本稿配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