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网站!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矿业动态 > 绿色矿山
贺兰山保护区叫停工矿企业(绿色家园)
来源:人民网.环保  日期:2016-07-23  浏览量:929  文字:【 】【加粗】【高亮】【还原

位于保护区内的石嘴山汝箕沟地区,某工矿企业生活区房舍正在拆除。

半年前,环保部西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对宁夏林业厅、石嘴山市政府、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了公开约谈。两个月前,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相关专家就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整改情况和规划调整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专家实地查看后认为,保护区内人类活动情况复杂,问题严重。


全面清查138处人类活动,分类施策进行治理

驱车穿越贺兰山北麓宁夏境内石嘴山周边的煤炭工业基地,起伏的山路上几乎再无其它汽车经过,两旁的餐厅、商铺大门紧闭,远处黝黑的矿山寂静无声,仅有散落在矿场的废弃机械印证着这里曾经的喧嚣。连续两天,记者和宁夏林业厅资源保护处和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在贺兰山实地调研。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几次调整后,现在的面积为19.35万公顷。环保部今年1月的通报指出:宁夏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仍有35处工矿企业,2011年保护区范围调整以来,仍有37家企业先后获发采矿证,直至2015年3月,地方政府仍为9家工矿企业协调申办相关手续。只采不治、只挖不填问题突出,采矿活动尤其是大量露天采矿已造成严重生态破坏。保护区内土地用途管制不严,将核心区内大量土地以荒山荒地性质承包给个人进行农业种植。

此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成立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治领导小组,协调石嘴山市政府、国土、环保和安监等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合力开展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总体整治方案》,协调各牵头单位开展整治工作。在总体整治方案基础上,各牵头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流程、明确了责任。

林业厅贺兰山管理局成立3个核查小组,对保护区实际掌握的138处人类活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排查,按照“一事一档”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局、站两级人类活动清理排查档案管理制度,并将排查资料及时反馈给各牵头单位。

目前,宁夏全面摸清了保护区人类活动的基本情况、所在功能区、行政区划、审批单位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项目清单。据介绍,按人类活动类型分,93处工矿企业类已全部叫停;17处农林牧设施,17处交通及旅游设施,11处军事、陵园、公墓设施,将对影响生态的设施进行拆除和恢复治理。

按照《约谈纪要》和总体整治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时限,宁夏对保护区138处人类活动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类施策。“对2011年保护区调规后新建的工矿企业全部退出,开展生态恢复治理。对2011年保护区调规前取得相关批准手续且位于核心区、缓冲区的工矿企业限期关闭退出,开展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2011年保护区调规前就已存在且位于保护区实验区的工矿企业,设置3年过渡期,逐步退出保护区。对保护区内的养殖、农家乐等建设项目(设施)全部退出,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对保护区内的交通、军事、陵园、公墓、葡萄种植等与保护区生态保护不冲突的设施(项目)予以保留,签订共管协议,加强监管。”宁夏林业厅资源管理处处长王自新介绍。

7人履职不到位被问责,3起刑事案件移送森林公安机关

贺兰山清风碎石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营,出产宁夏境内硬度最高的石料,专供机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贺兰山保护区成立以前,这里的环境就已经有大部分遭到破坏。

今年5月,宁夏林业厅会同国家电网,彻底断了该厂生产用电,下一步将清除设施和石料,开始恢复植被。如今,空旷的厂区仅剩看管设备的一个人。“各部门通力协作,加强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整治”的红色横幅悬挂在厂房间,分外醒目。

在清理整治的过程中,贺兰山管理局对整改不到位的建设单位和个人下达整改通知书30份,向未停止生产的采矿点下达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20份,共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64起,处罚各类违法人员64人(次),移送森林公安机关刑事案件3起。自治区驻林业厅纪检组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启动问责程序。

宁夏林业厅对管理不严、查处不力、履职尽责不到位的贺兰山管理局石嘴山管理站、红果子管理站和林政资源保护科给予集体诫勉谈话。同时,对履职不到位的7名直接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下一步,还将加大对违法违规案件查处问责力度。同时,对案件查处进展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自治区林业厅纪检负责人表示。

部分整治任务未按时完成。计划实施六大工程保护生态

在曾经盛极一时的石嘴山市石炭井矿区,原先10万人生产生活的煤矿基地如今荒无人烟,大面积黑色的矿洞和灰色的渣堆间,一小片绿色的草坡焕发着生机。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管理科科长吴涛介绍,这片恢复的绿地面积在10公顷左右,从前是用来堆渣的,经过削坡、覆土、喷灌、洒草籽、覆盖草帘固定等阶段,才长出了蒿草。生态的恢复,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企业无力对曾遭破坏的山体进行生态恢复。

“保护区人类活动点大多是保护区成立之前就已经存在或2003年扩界时扩入的老矿区,各类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涉及职工多,整改难度大,企业退出后所需补偿资金巨大。扩入保护区的老矿区多为露天开采,开挖面积大,深度达数百米,生态破坏严重,恢复治理难度大。”吴涛说。

有关人士表示,一方面,采矿点恢复治理工程量大,资金有限、保障不足,治理负担沉重,矿区治理工作存在等政策、靠上级、要资金的思想,有的甚至单纯把希望寄托于保护区规划调整上,没有按照先易后难、先试先行的办法开展恢复治理工作。另一方面,保护区内各类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涉及发改、国土、安监、环保、林业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系统、制度化的联合协调管理机制,造成部门间许可和管理矛盾突出,增大了整治工作协调难度,导致部分整治任务未能按时完成。

为全面提升保护区的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宁夏林业厅指导并协助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编制了总体规划,计划到2023年,对保护区分两期投资1.3亿多元,实施保护管理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可持续发展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众教育工程等六大工程,让保护区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23日 10 版)
(责编:李海霞、吕骞)

绿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