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网站!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矿业动态 > 行业动态
“稀土大国”迈向“稀土强国”
来源:煤炭信息交易网  日期:2018-09-10  浏览量:577  文字:【 】【加粗】【高亮】【还原
本文章共4905字,分4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1234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了解到,稀土资源占全国83.7%、全球38.7%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近年来转变“挖土卖土”方式,科研取得系列突破,技术和原料就地转化率大幅提升,稀土产业进入爆发式发展的“前夜”。

近几年,我国稀土技术研发取得一些突破,但系统性研究、应用水平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专家建议,全面盘点资源家底,加强顶层设计,设立国家级研究机构,系统开展稀土基础和应用研究,摆脱被“卡脖子”现状,做精做强稀土产业,努力变稀土资源大国为稀土强国。

研发取得系列突破

被誉为“工业维生素”的稀土17种元素,物理、化学性能极其丰富,添加到传统材料中,会使其性能呈几何级幅度提升,是影响世界未来经济、国防等重要领域发展的战略元素。

2014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和包头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讲话精神,出台系列加快稀土产业发展的政策,设立产业转型升级基金,搭建创新平台,引进人才,推进稀土应用技术研发与转化。建成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10多家稀土应用研究机构,成立了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硫化物及稀土光源3家院士工作站,稀土研发人员增至400多人,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局局长安四虎介绍,几年来各科研团队与企业集中力量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开发出亚微米尺寸夹杂物的稀土钢制备技术,突破了稀土在钢中进行规模化工业应用的技术瓶颈;开发出国内领先水平的高纯稀土金属制备技术;开发出纳米超光滑铈基抛光液可控制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发出稀土硫化物着色剂,为我国高丰度轻稀土镧、铈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新途径。

包头市稀宝博为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研制出世界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驰影A30磁共振诊疗车;包头市拓又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全球首款“Halbach阵列的盘式无铁心稀土永磁风力发电机”技术。

包头稀土研究院的“含镧、铈稀土PVC热稳定剂”“高稳定性能烧结钕铁硼辐射(多极)磁环产业化开发”等项目,分别获得中国稀土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

“这些技术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技术的空白。”安四虎说,目前该区有稀土企业研发平台31家,其中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实验室被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技术转化风生水起

记者在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看到,五颜六色“景德镇”瓷盏熠熠生辉,通过透明的釉层可看到漂亮的瓷胎。“稀土太神奇了,想做什么颜色,就成什么颜色;稍微调整一下烧制温度,色彩就会千变万化。”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主任池建义说着,将容器里的红色稀土硫化物色浆给一瓶矿泉水里倒入一滴,不用摇晃,色彩迅速散开,“非常均匀、稳定,实验室里的那瓶放置了一年多都没有沉淀。”

这是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在攻克了温和条件下稀土氧化物脱氧加硫关键科学问题基础上,与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合作,于2016年建成的世界首条10吨级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中试生产线的产品之一。这种着色剂无毒无害、久不褪色,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已被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名录》,标志着我国在稀土高附加值下游应用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目前,全球稀土硫化物着色剂年需求量为20万吨,产值约600亿元,但受制备工艺技术制约,市场实际供应量仅有200吨左右,这条生产线预计产值将超百亿元。不仅如此,科研团队还成功研制出稀土口红、稀土印泥、稀土色母粒等绿色环保应用产品,正在推向产业化。

记者看到,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工人们在赶制“磁组件”订单产品。公司业务部经理陈红玉介绍,新研发的磁组件吸附能力是单磁铁的几倍到几十倍,在市场上分外抢手。

绿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