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4月13日报道:4月9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主办、银河期货承办的“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走进华菱钢铁集团”线上基差贸易业务培训顺利举行。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华菱钢铁从2008年至今一直积极参与期货衍生品市场,参与了大商所铁矿石、焦炭场外期权项目,也开展过焦煤、焦炭的基差贸易,今年还有计划与境外矿山淡水河谷一起参与铁矿石基差贸易。
同时,今年大商所对产业拓展工作提出了“以质量和效率为导向,聚焦产业拓展效果,提升产业企业服务精度和深度”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本次面向华菱钢铁集团开展基差贸易业务的线上培训,是疫情防控期间大商所根据黑色产业现状和企业需求,在产业拓展方面进行的一次全新尝试。
对接企业风险管理需求
大商所产业拓展部负责人表示,以铁矿石期货价格为基础的基差贸易方式在钢铁行业原材料采购中快速发展及应用,国内大型钢厂及国际贸易商逐渐将基差销售作为日常贸易的重要组成,并且在大商所的积极推动下,国内大型钢厂与淡水河谷正式开展基差贸易试点,开启铁矿石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新模式,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铁矿石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该负责人还表示,国际上大宗商品交易的发展经验表明,以“期货价格+基差”为定价模式的基差贸易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规避基差波动对套期保值效果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发挥期货定价功能。大商所将以此次基差贸易业务培训为契机,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持续向钢铁企业开展更多、更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培训及产业服务。
华菱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阳向宏表示,从华菱的角度看,要积极研究金融市场,也要在金融衍生品方面多做尝试,以便更好地利用期货衍生品工具加强企业经营的风险管理。同时,华菱钢铁也需对新生事物持续保持敏感性,才能更好地把金融衍生品工具与实体企业的运行有效结合起来。
银河期货党委书记、总经理杨青表示,经过大商所多年的推广,国内钢铁企业已从传统的期货保值模式向多元化的风险对冲模式转变,场外期权、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工具对冲企业经营风险,取得了良好成效。由于华菱钢铁与淡水河谷计划尝试以基差点价的方式开展铁矿石贸易,此次举办的培训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企业更深入地了解基差贸易的模式,并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经验,更好地开展自身铁矿石基差贸易业务。
有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本次培训中,多位业内专家就如何正确理解基差、如何开展基差贸易等话题,进行理论与实务结合的授课。
“在企业套保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基差风险。”在银河期货大宗商品部总经理周伟江看来,基差会随着市场供求关系、资金面以及宏观预期等因素呈现波动的状态,企业套保遇到的难题在于基差波动带来的亏损。事实上,企业对衍生品工具的了解和使用在不断进化与发展。企业对现货销售和采购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后,开始灵活运用场内期货市场,对冲套保会对强弱品种和强弱合约有一定的选择。同时,套保不再单一对单独品种进行,而是增强了锁定利润的概念,更善于运用基差变动来增强收益。
但在运用基差的过程中,企业对基差的理解可能出现误区。浙江热联中邦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原料事业部总监丁国平提到,部分企业对交割标的的认识不清晰,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对交割品牌认识不清以及存在逆物流交割等问题。有的企业只重视期现基差,而忽略了品种基差和区域基差,建议加大品种基差、区域基差的权重。
影响期现基差的因素同样不能忽视。丁国平认为,利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基差的绝对值,库存消费比的变动趋势和交割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基差短期变动趋势,而交割力量的对比和交割仓单的数量、品质及区域则影响了基差收敛的幅度。
在企业实操案例中,记者发现,莱钢永锋与淡水河谷的案例具有代表性。据莱钢国贸总经理李超介绍,在基差点价操作时,买方还是卖方点价不应该是基差贸易双方的主要矛盾,基差及标的的选择要在双方认可的基础上进行。李超表示,基差贸易对于企业采购具有极大的优势,使得点价周期更加灵活,便于促成交易,实现共赢,且有助于企业实现风险防控,降低违约风险,增加了定价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