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网站!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矿业动态 > 绿色矿山
绿色发展的寻甸行动
来源:昆明信息港  日期:2017-12-04  浏览量:875  文字:【 】【加粗】【高亮】【还原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达娃·梅朵 杨阳)“以前种地靠天吃饭,忙活一年温饱都难。现在当了护鹤员,按点上下班按月拿工资,还能享受很多补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日前,刚到湿地投食完的寻甸县六哨乡村民徐兴稳忙着往家赶。一年前,徐兴稳放下锄头成了专职护鹤员,家里的12亩田地退耕还湿,他用这笔钱搞起了山羊养殖,现在养殖规模已经扩大到存栏100头。徐兴稳的生计之变,折射出的是寻甸县痛下决心推动绿色发展、全力打造城市生态涵养区的“底色”。

回溯到上世纪末,随着大批工业企业入驻寻甸县,虽然为这个欠发达、欠开发和欠开放的地区奠定了工业基础,加快了发展速度,但经济指标上去了,环境污染却加重了。严峻的生态形势面前,寻甸人意识到必须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选取一条基于自身特性的跨越发展路径。

“绿色生态才是我们的最大优势!”2016年,寻甸县提出“打造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昆明绿色经济发展区、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城市生态涵养区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滇中北部山水生态宜居新城”的“四区一城”发展思路,随后又制定《建立生态修复机制实施办法(试行)》《“1+10”经济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发布《寻甸县环境司法保护报告》白皮书,逐步将绿色理念植入工业、农业、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发展之中,以脱贫攻坚为抓手,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的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懂绿”到“护绿”,寻甸县步履艰难,却执着前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一大批污染企业被勒令关停,大多数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对有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破坏生态且效益低下的“包袱性”项目,不论要求多低,一律拒之门外。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中,寻甸在全市首创法院、检察院、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四家单位环境生态保护联动执法机制,形成环境保护司法与行政执法的有效衔接,有效预防和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从实行污染最严禁令,到实施生态补偿;从农村“七改三清”环境整治行动,到“一海一江一区”保护;从生态扶贫,到干部审计……边走边探路子,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正在寻甸多层次、宽领域推开。

如何平衡生态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寻甸县委主要领导给出答案:“寻甸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一时增长的弯路,也不走捧着绿水青山金饭碗过穷日子的穷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路。”

恢复生态,还清旧账;守好“江水”,“底色”更亮。仅今年,寻甸人种出了3.8万亩森林,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1080.4万立方米;2017年1月至10月,清水海水质达Ⅱ类,清澈的水流引进千家万户。曾漫山石头的凤龙山如今披上绿装,创造石头山上种树的奇迹;贫困农民由过去的“砍树人”变为“护林员”,既保住绿水青山,也为群众开发出金山银山。

去年底,柯渡镇新庄村委会大村村民朱彩学选聘上生态护林员,每月多了830元的固定收入。在寻甸,有上千名常设护林员和生态护林员这样实现脱贫。同样尝到“绿色红利”的还有先锋镇打磨箐村的村民,5年前,村里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发展花椒种植,种下第一拨860亩1.5万余株大红袍花椒。去年,村里继续整合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和产业扶持资金,扩大花椒种植面积。今年,打磨箐村收获4.6吨花椒,实现产值82.8万元,村里60户建档贫困户,每户的花椒收入超过9000元,顺利实现脱贫。

“有了这些年年都长的‘金豆豆’,我有信心脱贫不返贫。”村民张发德信心满满地说。


绿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