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网站!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矿业动态 > 绿色矿山
海南:荒山见新绿 看废弃矿山如何“绿色转身”
日期:2023-11-24  浏览量:892  文字:【 】【加粗】【高亮】【还原

     11月23日下午,定安县雷鸣镇一处百香果园内,藤蔓间鸟儿窜动,叽叽喳喳的啁啾声响成一片。

  “鸟叫声,别处不稀奇,在这不容易。”在周边村民眼中,鸟儿可是“贵客”。因为这里曾是一座废弃矿山,满目疮痍,沙尘满天。从昔日没有一丝生机,到如今鸟儿啁啾,转变源自一场生态修复。

  近年来,定安县与海南农垦母瑞山农场公司以及民营企业多方联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原金鸡岭农场十二队北矿段矿山进行生态修复,让废弃矿山“绿色转身”,在绿水青山中谋划文旅农产业融合的发展新前景。

俯瞰修复中的母瑞山农场公司金鸡岭矿区


  修复见新招:多方联动破解修复难题

  玄武岩,曾是当地的响亮名片。但对资源的过度攫取,让这里一度成为尘土飞扬、满目疮痍之地。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本世纪初,人们在原金鸡岭农场十二队北矿段矿山大量开采玄武岩,一车车矿石从此处运往各地,经济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欠下了一笔沉重的生态环境账——植被严重破坏、林地涵养能力严重退化、废石废料堆积成山。

  本世纪初,矿山终于关闭,但创伤却留在了大地上:山体矿区留下诸多矿坑,采坑总面积达170余亩,采坑边缘形成巨大的临空面,最大高差达到45米,坑底留下了巨大的深潭。

  “这块地荒废了多年,破碎的山体护不住泥沙,一旦有暴雨,砂石沿着陡坡冲刷而下。”回想起矿山修复前的状况,修复项目现场经理王唐诗说。

  这片废弃矿山荒芜了近20年。期间,人们也试想过修复的可能性。然而,矿山废弃面积大、投资大,加之修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次性的治理就能根除,需要长期的维护和运营。如果单纯依靠地方财政拨款或者农场公司投入,只怕难以为继。

  转机出现在2019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坚持“谁修复、谁受益”原则,通过政策激励,吸引各方投入,推行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模式,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该《意见》明确,鼓励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国有建设用地修复后可改为经营性建设用地,由地方政府整体修复后,进行土地前期开发,以公开竞争方式分宗确定土地使用权人。

  定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原海南农垦南金农场公司(现海南农垦母瑞山农场公司)协调沟通,并请示省资规厅、定安县政府批准,最终确定以企业 自筹资金修复方式。项目从2019年9月开始,着手准备修复、治理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

  依托政策,在矿山修复中植入市场化理念,培育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矿山修复提供可持续的经济支撑。“市场化一方面要积极吸引社会投入,一方面则需要依照市场手段培育新业态。”母瑞山农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此,海南农垦母瑞山农场公司于2020年招标引入海南建达盛建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达盛)开展矿山修复工作。

  在矿山修复之初,多方一致认为,不能再走只讲投入、不讲回报的老路,而是结合当地丰富的文旅资源,将矿山的生态修复和产业重塑相结合,以“政府+农场公司+企业+农户”的模式,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生态农庄,探索“矿区变景区、产业生态化”的发展之路。

工人在修复的矿山上采摘百香果。


  荒山见新绿:多重举措推进生态复绿

  如今,这片废弃矿山修复点,再不见裸露的黄土与砂石,曾经危险的采坑被填平,堆积如山的废石废料被清理。走入其中,映入眼帘的是丰收的百香果园,山体披上“绿装”,如层层梯田,错落有致。过去令人头疼的深潭,也被打造为人工湖。

  从满目疮痍到如今的生机盎然,“颜值”刷新的背后离不开修复工作的不懈努力。

  在修复项目时,由于该矿山片区经历长达数十年的开采,导致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岩石裸露、边坡不稳,整治任务异常艰巨。

  “矿山修复不能靠简单回填、绿化就算完成任务。事实上,采矿带来的生态问题往往在后续土地利用时才暴露出来。矿山修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王唐诗介绍。

  在矿山边坡生态修复过程中,修复前,项目组便聘请专业团队细致考察废弃矿山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土壤质量等现状调查数据,科学制定恢复治理方案。

  根据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经济合理、保障效果等原则,项目组决定通过梯级台阶种植植被的方法恢复治理矿山。

  “我们将近400亩治理区域分为7个片区同步推进,梳理各片区问题,因势利导开展修复工作。”王唐诗介绍,设计施工团队以确保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操作便利为前提,开展矿山治理方案比选,综合考量各类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措施。

  “就坡治坡”进行针对性治理,做到因地制宜;“一区一策”,有效清理矿渣与落石,消除矿山边坡地质灾害隐患;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等原则,种植绿化作物,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发展见新景:多元业态撬动美丽经济

  矿山修复,是奔着发展去的。

  要让废弃矿山变成青山,也要变成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在这份修复规划中,发展热带观光农业,打造农旅文融合的现代化农庄项目成为政府和企业对这片矿山的未来愿景。

  在矿山的土坡上,项目组种下绿草固水护坡,道路沿边种下沉香、椰子、槟榔、发财树等经济作物,还有野菊花、火焰木、鸡蛋花、木棉花等各类花色不同的观赏性植物、树木。矿山底层留下的石料也不浪费,还要继续打造成为农庄的景观石。

  “等它们都长成了,游客不管哪个季节来,都有美景。”王唐诗说。

  去年,项目组还在修复地块上试种了50亩百香果,今年已成熟采摘,卖出近90万元,带动附近约20名居民长期就业,农忙时可达50人。

  定安县金鸡岭居委会罐头厂退休职工符春燕便品尝到了这份甜头。符春燕高兴地说,百香果种下后,她入园打工,收入不错。

  “这就说明,矿山修复和保护性开发这条路行得通。”母瑞山农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多方在矿山修复治理与开发利用全过程始终践行“还山于民、还绿于民、还利于民”,让周边职工群众充分享受到生态红利。

  把矿山生态修复而来的风景变成产业,让景色转化成生产力。目前,定安县政府、母瑞山农场公司和建达盛正共同谋划产业的开发模式,挖掘采石坑特殊的地貌特色资源,增加农业体验,融入文化内涵进行旅游景点建设,实现山体修复和旅游产业发展双赢。

  山野新添秀,当人们将目光重新投向沉默的矿山,才明白发展的答案始终写在绿水青山中。(来源:北青网)


绿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