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伊犁盆地已经被渐变的金色渲染,从市区驱车前往天山铀业矿场的路需耗费1个多小时,沿路的树木枝叶迎风微浮,抵达矿区后,却并非传统矿区那样满山堆积矿石,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绿意。
作为中核集团在新疆境内唯一从事铀矿采冶、销售的综合性国有独资企业,天山铀业是我国采用原地浸出采铀技术开采天然铀的主要生产基地,是首批国家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
在自然资源部发布2020年度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中核集团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七三七厂通过遴选,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为何这片矿山,能别具一格地“绿”?带着疑问,封面新闻记者前往矿山,寻找答案。
中核新疆矿业伊犁基地七三五厂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01 数十年耕耘的绿色矿山
天山铀业的绿色,不是单指铀矿山开采环境被花草树木所覆盖,而是天山铀业特有的铀矿采冶生产模式对环境无污染的阐述。
这一点,大半辈子都扎根在这片矿山的中核新疆矿业伊犁基地支部书记易志刚最有感触。“最开始的时候,都用传统工艺采铀,不像现在更加的绿色环保,也更智能。”
在国外,最深的铀矿仅在地下500米范围,罕有如此复杂的地质特征。因此,即便引进国外先进的原地浸出采铀技术(以下简称“地浸采铀”),其设备在我国也遇到“南橘北枳”的困境。
在传统工艺与国外设备都无法适应新疆铀矿开采的情况下,铀矿冶企业该如何应对?
在老一辈核工业人艰苦创业的基础上,天山铀业专家在国内同行帮助下,着力突破了技术瓶颈。“地浸采铀技术”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适应了我国采铀的现实需求。
原地浸出采铀(简称“地浸”)是一种通过钻孔工程,借助化学试剂,从天然埋藏条件下的矿石中把铀溶解出来,而不使矿石产生移动的集采、冶于一体的铀矿开采方法。其开采工艺分为地下浸出、浸出液(含铀溶液)处理工艺两大部分。按照浸出剂的种类,分为酸法地浸和碱法(中性)地浸。
“溶浸剂从注液孔向抽液孔运移时,将矿石中的铀溶解,含铀浸出液用潜水泵提升至地表,然后用化工泵将浸出液输送至水冶吸附塔回收铀金属,回收了铀金属的尾液加入试剂后再注入矿层;以此往复循环回收铀金属。”易志刚向封面新闻记者解释道,浸出液在离子交换塔中经过吸附、淋洗生成高浓度铀溶液(合格液),合格液加入沉淀剂进行沉淀,沉淀浆体通过板框压滤去除水分得到最终产品。
据矿山工作人员介绍,地浸法只适用于开采砂岩型铀矿床,该矿床的主要特征是:含矿层的上部和下部均具有稳定、连续的隔水层,该特征限制了溶液垂直的活动范围。“含矿层是充水的,而且具有承压性特点,该特征限制了溶液横向的活动范围;含矿层具有一定的渗透性,矿体在试剂中可溶解。”
中核新疆矿业伊犁基地七三九厂。(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02 自主创新攻关的绿色技术
千锤万凿出深山,三十年光阴似箭,天山铀业在不断自主创新下,已进行过三次采铀工艺变革,每一次变革都以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为主导方向。
第一代铀矿冶技术“褐煤中提取铀”始于1964年,新疆矿冶局所属的“两矿一厂”,采用常规采矿方法,从含铀褐煤中提取天然铀。1985年因资源枯竭等原因,矿山关闭。
紧接着,第二代铀矿冶技术“酸法地采铀”接棒,新疆矿冶局组织开展原地浸出采铀试验,突破了酸法地浸采铀钻孔成井、浸出剂配制、浸出液提升等关键技术,填补了我国酸法地浸采铀的空白。
2003年起,针对高矿化度或高碳酸盐条件的矿床,试验采用CO2+O2作为浸出剂的采铀技术,该工艺对矿层水影响极小,有效避免溶浸过程的沉淀,是一种中性的、温和的、绿色环保的地浸采铀工艺,是地浸采铀的又一次深刻革命。
伊犁盆地的蒙其古尔铀矿床碳酸盐含量高,适合采用中性地浸采铀工艺。通过控制和调节CO2和O2加入量,避免体系发生碳酸钙、硫酸钙等化学沉淀,实现了高碳酸盐高黄铁矿型铀矿床的高效环保浸出。
易志刚告诉封面新闻记者,针对蒙其古尔铀矿床多层矿的特点,团队首次研发了多层铀矿体“同时同采”的地浸技术,研制了封隔器等成井关键设备,构建了完整的分层分液控制系统,实现了多层矿体不同浸出工艺的高效同孔协同开发,注液钻孔投资减少50%,该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针对复杂赋存条件地浸采铀渗流场再造技术,我们还发明了一种水幕注水抬升地下水位的水幕孔布置方法,成功实现地浸渗流场人工再造,矿层承压水位抬升,满足了地浸采铀对承压水头的要求。”
远程生产控制中心。(封面新闻记者拍摄)
03 信息化建设的绿色理念
建成铀矿生产自动化系统、调度指挥系统、资源储量动态管理系统、大数据中心及三维可视化管控平台等,实现了“千里之外,一键采铀,一屏掌控”。
在矿山基地,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伊犁基地远程生产控制中心,分别有三名工作人员在值守,并不断通过实时数据与基地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对接。
“科学、绿色采冶是我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易志刚直言,得益于囊括供应链、地质、物探、化学分析、生产、安全等数据采集、分析、管理、持续集成、即时发布系统;资源储量动态管理系统;三维可视化管控平台的大数据中心建设,改变了以往基地需要留守数百名工作人员进行24小时轮班的状态,实现了降本增效和精细化管理。
“我们目前使用的远程指挥系统是“总部-子公司/生产厂-生产线”全覆盖骨干专网,人、财、物、办公、项目、党群等全层级业务移动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重点部位全覆盖、行为监管全天候、预警处置即时性的远程视频安全监控网络。”易志刚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原来两矿一厂有7200人,现在不到50人工作,井场、水冶的控制都在计算机上进行控制、操作,在现场只需进行维修维护。
“比起过去,人虽然少了,但产量更多了。”天山铀业在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的过程中紧跟新时代步伐,在未来,也将会在祖国边陲,做优做强这片绿色矿山。
来源:封面新闻